□ 高 原
曾经写过《2020期盼中国》的陈斯文,又出了一本新书叫做《中国经济猜想》,看见猜想两个字,就让人感觉很兴奋,“猜”是可以期待地看到一些大胆的假设,而“想”则是作者经过缜密思考,有了自己的观点。在眼下这个人人谈论经济,而实际上大多是臆测妄想、人云亦云的时代,能有自己的观点,并且用一种“预测“的方式表达出来,实在是件值得关注的事。
在中国预测经济,几乎就是在研究一门神秘学,简直快要和算命测字划上等号。绝少有人以历史的脉络来对其进行分阶段、规律性的解读。于是造成的结果就是,在当今中国,预测成了一种为自己所在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成了一架心声的放大器,成了一门可以随心所欲编制未来的学问……
事实上,必须与预测同时进行的是:揭秘、思考与解读。
没了穷根究底的解密,那些真相就会永如水底礁石,谁也看不见,即便是人人皆知的事,也总会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没了缜密细致的思考,即便真相在握,也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结论,看了再多真相也是白看;没了详尽明白的解读,再有价值的结论也传播不出去,发现者就注定只能一个人在家里高兴,想要跟别人分享一下都找不到机会。
所以,这个世界很需要这样一种“猜想”式的写作方式,为的就是一边听作者爆出来的那些猛料,跟着换换脑子,一边再听听作者的思考过程,跟着转转脑子,最后把自己的结论跟作者的印证一下,看看是于心戚戚还是不敢苟同。当然,大家都有权利商榷作者的观点,也可以痛骂作者的琐碎,但是,你探寻了,你思考了,你自然也就得到了,这比被人捏住脖子强灌知识要强得多,要是缺少了自己咀嚼消化的过程,人类又和全聚德用的填鸭有什么区别。
中国经济是很有意思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问题,不过是低买高卖、供求不平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虽然有时候动静也很大,但说起来还是疥癣之疾。但中国经济不一样,每个小问题,背后其实都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是利益博弈,有的是痼疾沉疴,有的是跟风造势,有的是痛下杀手。一个问题有一个问题的原因,一个问题有一个问题的背景,简直要脱离经济学的领导,另立一个中央出来。
所以研究中国经济,其实是个很麻烦的事,所有的问题都看着明白,实际上糊涂。因为你不知道有多少个变量存在,又有哪些变量会起作用,想要搞明白这些事,非要有一种古代“老吏断案”的凌厉手腕和大胆气魄,拨开纷如乱麻的局势,然后直取要害,一击中的。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美感,不然历史上怎么会有“公案小说”这么一类文本流传下来,直到今天大家还津津乐道。
话说得远了一些,还是来说这本《中国经济猜想》,它其实就达了上面所说的凌厉和大胆,表面上看起来,书里是在摆事实、讲道理,用细腻而罕见的分析能力告诉大家,事情应该是怎么样,实际上却常常笔锋一转,用异乎寻常的大胆来直取要害,把哪里出了问题、怎么会出问题都指出来。这样的笔法,大概从鲁迅先生殒后,已经不是能经常看到了。
中国经济就是这样的另类,有时候许多人反复讨论、反复研究都弄不明白,往往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就明白了。如果这种思考还能举一反三,有作者发挥出来的合理猜想,自然就更有趣味,如果说,必须要看懂中国经济,那么跟着《中国经济猜想》来做一番思考,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么看起来,我们是要感谢作者陈斯文,毕竟,他承担了最麻烦的工作,反而让我辈跟在后面,享受思考后的结果,即便有批评的话,也由他一肩挑,取经他去,成佛我们来,像这样的好事,许多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
(《中国经济猜想》陈斯文著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年6月第一版 定价:3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