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03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海尔 “三网”开放营销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近几年海尔转型服务备受业内关注,从制造巨头变身服务巨人,现在海尔的转型到底进行得怎么样了?海尔高级副总裁周云杰日前在海尔青岛总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海尔旗下流通企业“日日顺”所代理的外来品牌比例已经达到了10%,希望未来能提升到50%,甚至2/3。“日日顺”正是承载海尔服务转型,将自己的营销网、服务网、物流网三网面向行业开放的执行者。不过,周云杰强调,海尔的服务转型并非“去制造化”,而是制造与服务两不误。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周云杰表示:“有些人对海尔的服务转型有些误解,以为海尔的服务转型是海尔不要工厂了,海尔所有的生产都要外包,实际上不是这个概念。”他总结说,海尔的服务转型核心只有两点,其中一点是“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原来我们是卖产品和卖硬件,现在变成了卖解决方案。我们提出回款不是销售的终点,而是销售的起点,海尔与用户的沟通在产品卖出去的一刻才刚刚开始,而且我们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一个解决方案,比如说我们卖给你的不是冰箱这个硬件,而是食品保鲜的解决方案;我们卖的不是洗衣机的硬件,而是洗涤衣服的方案。”

  

  从产品领域到流通领域

  

  海尔服务转型的另一个核心是将海尔的营销网、服务网、物流网三网向行业开放,让其变成一个面向行业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对于行业内的其他合作厂商而言,海尔为他们提供了产品流通的服务。

  周云杰透露,目前与“日日顺”展开全国市场合作的美国品牌有GE;跟惠普也在三个省内做了试点,主要面向县城以及县城以下的农村市场;另外,中国台湾的宏碁,日本的索尼、夏普、东芝、松下以及韩国的三星也都开始与“日日顺”展开区域市场的合作。目前“日日顺”所代理的品牌比例约为10%,海尔希望未来这一比例能提升到50%,甚至2/3,“海尔品牌只保留1/3,海尔品牌在‘日日顺’中占比与海尔品牌的市场占比相符是最合理的。”周云杰解释说。

  那么,海尔如何解决“日日顺”内部代理品牌与海尔之间的竞争关系呢?周云杰认为这种竞争关系来得并不“猛烈”,“在国美里面除了海尔也同样有很多其他的品牌,您会担心这个问题吗?日日顺建设的就是一个通路,它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竞争的环境,反过来还会促进海尔品牌的竞争力。”

  周云杰强调,“日日顺”是站在流通领域的角度来思考,给各个品牌创造价值;同样,海尔品牌只是“日日顺”的其中一个供应商,而“日日顺”也只是海尔的其中一个通路。对于急于进入中国农村市场的外资品牌而言,海尔深入农村市场的流通网络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国外的品牌要进来,他们无法承受农村市场的渠道建设成本,管理难度也比较大;如果通过我们的渠道来做,成本会比较低,这对我们的经销商而言也是比较好的,他们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得到更多的产品。”

  

  农村城市,制造流通立体布局

  

  而在农村与城市市场,海尔的流通渠道布局也有明显的差异化:在农村市场,海尔通过“三网”体系来实现与用户的共赢,包括营销网、服务网和物流网。“我们希望在中国农村市场搭建一个有价值的、有信用的网络平台。我们不是想把产品卖给农民,而是想把诚信传递给农民。”在城市市场,海尔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与苏宁建立C2C模式,与国美建立B2C模式,与大商场建立的信用订单模式,使海尔的库存周转天数仅为行业的1/10,在渠道的周转天数不到行业的1/2。

  (洪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