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在中国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美国市场的成功复制到中国,同时又要适应中国本土市场。铁腕陈耀昌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开始了伤筋动骨的改革。
□徐春梅
向来以中央集权模式著称的沃尔玛却在分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位接近沃尔玛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沃尔玛深圳采购总部除了掌管全国供应商外,其他商品的进场权、定价权、促销谈判以及陈列等权力都放到各大区,这对中央集权的采购体系来说“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革”。
近日,又爆出服务沃尔玛13年、任职采购副总裁的林静华已正式辞职。
除了林静华辞职外,之前有沃尔玛首席运营官于剑弈、公司事务部副总裁李成杰离职,以及孟永明辞任好又多首席营运官等。“自从陈耀昌上任中国区总裁后,高层一直在变动,现在除了去年提升为首席行政官的王培,其他的沃尔玛旧将几乎都已离开。现在沃尔玛离之前的美国企业文化越来越远,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的道路。”一位沃尔玛内部人士告知记者。
在业界看来,现任沃尔玛中国区总裁陈耀昌否定了沃尔玛中央集权的模式并试图建立中国特色的新秩序,这引发了与原核心管理层的冲突。
采购部分权
沃尔玛的分权改革已触及实质。
8月9日,沃尔玛中国采购副总裁林静华结束了她在公司的最后一天工作,而她在沃尔玛服务了13年。
采购部的权力下放被认为是高层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了解到,2010年3月份,沃尔玛正式推行大区建制,设立华北、华东、华南、华西等大区,并分权给各个大区总监。在采购方面,沃尔玛深圳总部除了掌管100多个全国供应商外,其他商品的进场权、定价权、促销谈判以及陈列等权力都下放到各大区。
此前,在沃尔玛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下,总部采购部门的人员编制达到400~500人,牢牢控制着品类管理、谈判、订货等权力,而地方采购只是执行。沃尔玛分权改革的整体趋势是将中国细分到若干个市场,并面向区域市场做出快速响应。而此次沃尔玛将采购权下放到大区,与家乐福设立CCU(城市采购中心)的策略类似,目的是通过适当放权让各地门店的商品结构更适合当地市场。
本土化策略
实际上,分权改革是沃尔玛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步骤。
一位沃尔玛离职的采购人员认为,沃尔玛适当放权是与中国实情相符的明智之举。
“将采购权力下放到区域便于管理,这是沃尔玛采购体系的自我改良。”沃尔玛华北区服装供应商、保定集宏兴服饰公司北京销售总经理王保奎告诉记者他刚刚还在催沃尔玛下订单。而订货不顺畅是王保奎对沃尔玛中央采购模式的最大感触。“与沃尔玛合作4年,我们总是着急在缺货的时候订货不到位,或者在不缺货的情况下,一次订一大批货。如前一阵子我们一款衬衫卖到脱销,但我们的货就是进不了卖场,我们和沃尔玛门店都急坏了,一起找采购催着订货。”王保奎说订货不及时影响到销量是双方的损失。而物美等零售商直接由店里下订单,订货特别及时,有时一天下两次订单。
其实,沃尔玛也早已意识到不能在中国照搬美国的中央集权模式,陈耀昌的上台就是要推进沃尔玛中国的本土化。
文化冲突
陈耀昌推进改革很坚决,而这引发了与沃尔玛原核心高层的冲突。
但陈耀昌的改革确实使沃尔玛降低了成本,适应中国的发展,实现了近两年的快速扩张。
曾服务于沃尔玛、现任鸿骏讯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钟升认为,改革中出现人事变动是正常的,关键是沃尔玛要大力拓展中国市场的初衷不变。去年沃尔玛更换CEO,但陈耀昌的改革政策并未发生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总部对陈耀昌的认可。同时沃尔玛策略的改变也需要不同的运作团队支撑。
在业界看来,陈耀昌正在重塑沃尔玛中国的公司文化,而新旧文化的冲突加速了沃尔玛中国原核心高层的离去。不过对于陈耀昌来说,要在沃尔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秩序还是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