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授权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看起来很美,但落实起来相当难的一个事情。说它“美”,是因为它的理念不错——让一线员工具备处置和解决客户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事事都要层层请示、汇报,这样对一线问题的响应和处置就更加及时了,也更加有效了;说它“难”,是因为实际操作起来有些犯难,授权也可能带来风险,一线员工能力跟不上或者“胡来”怎么办?
A 公司是一家经营时尚小家电的公司,为了在销售方面有所突破,制定了一个授权计划:给下面的销售分区经理和员工充分授权,使一线人员不需经过上级的层层批准,就有权独立处理顾客的特殊要求,其中包括修改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调货甚至降低价格。但事情并没预想的那样顺利。部分一线人员为取悦客户,无原则地大幅压低价格、增加附加服务。由于授权太过充分,有一个副经理竟然在没收到客户定金的情况下赊销了价值30万元的原材料。另一个销售人员则以产品降价10%为条件从客户手里收取回扣。 与此同时,新产品虽然热销,顾客满意度也在提升,却出现了销量大、利润低的情况。现在A公司面临一个困惑,要不要收回“授权”,回到以前20元钱就要审批的时候?
这是一个典型的“授权失败”的案例。实施授权,需要预先做好哪些铺垫和准备工作,以避免授权中的挫折和弯路。
第1步:明确到底为什么要授权
为什么要授权?这是由一线授权对企业的价值所决定的。一线授权的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工作”角度,授权可以使一线工作做得比以前更出色、更有效率和效果,一线员工直接接触顾客,最能了解一线问题,因而对他们授权能够更及时、灵活地现场解决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从“授权者”的角度,授权可以有效利用部属和整个团队,增加自己的有效时间,从而可以集中精力,专注更重要的工作;三是从“授权对象”的角度,授权可以使其获得尊重和信任感,获得展现才能、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授权的主要价值。
总之,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髦”,为授权而授权,也不要因某些“尖子”员工“不授权就另谋高就”的压力而授权!
第2步:弄清楚授权可能导致哪些风险
一线授权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另一面就是有可能导致某种风险。正是授权同时带有风险的一面,构成了授权的主要阻力因素。
据笔者的观察,一线授权所导致的诸多风险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公司产品、销售、服务政策的滥用,如退换货政策、授信政策等,这显然不是单纯的能力跟不上、或者责任心不到位的问题,而往往还有考核导向、甚至道德品质方面的原因。因此对授权风险的控制,需要采取能力匹配审查、考核导向、用权监控等在内的综合治理的办法。
第3步:评估一线员工是否具备授权的条件
一般来说,一线员工胜任授权的程度越高,授权可能实现的价值就越大,授权风险就越小。一些管理者盲目地授权给无法胜任的一线员工,结果比授权之前的情况更糟,并可能留下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在实施授权之前,有必要就一线员工对授权的胜任情况进行摸底和评估。
第4步:循序渐进安排授权计划
在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客户关系资源越来越成为重要战略资源的今天,一线授权是基本发展趋势。但经验同时告诉我们,一线授权不宜一步到位,而是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将授权的价值、风险、胜任能力等,与企业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恰当匹配起来,平衡推进,循序渐进地进行。
完整的授权计划,既要有总体的维度,也要有个体的维度。首先,从总体来看,可以授权的工作和事项有很多,风险程度不一,一般情况下宜从风险较小的开始,逐步加大授权;其次,对个体而言,每个人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从较小的授权开始,随着胜任能力的增长而逐步加大授权。 (陈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