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明舜 张生军
一提起北京密云,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优美的生态环境。密云,就是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它被国内外食品饮料业内人士称为“宝地”,也因此,在仅仅几年的时间里,密云就成为了首都绿色食品企业最大的产业聚集区。
优美环境,
吸引70多家食品企业落户
“好环境是食品饮料业的生命,食品饮料是进口的东西,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由过去吃得饱到要求吃得好,吃得放心,安全食品成为人们的消费首选。”落户密云经济开发区的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和成安如是说。
2006年初,投资6亿元的今麦郎饮品(北京)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密云,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随着密云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企业的销售收入也不断上升,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今年前6个月销售收入就达到了9.9亿元。
“我们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与密云的生态县建设同步的,密云的生态环境建设,为我们企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范现国感慨地说。
生态环境大建设的3年,也是密云绿色食品产业聚集区逐渐形成的3年,伊利、张裕红酒、今麦郎、露露国之香、汇源果汁、绿润、宏宝莱等70余家食品饮料业的“明星大腕”纷纷到密云投资办厂,年产值实现30亿元。
绿色食品产业
激活生态农业
在鲜花绿树掩映下的密云经济开发区,有一座驰名中外的韩国企业——斗山食品有限公司,它是由韩国最大的泡菜品牌“宗家府”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家生产加工基地和市场总部。
谈到为什么要把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落户密云,该公司总经理李东熙说:“就两点,生态环境和水。”
在决定在中国建厂之前,斗山集团公司总部先后考察了山东、廊坊、大连等地,但是环境和水质都达不到公司的要求。综合考察,密云的生态环境和水质是最好的。“而且,我们还发现密云拥有大量的有机、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不打农药、不使用化肥,除虫用赤眼蜂,蔬菜质量非常稳定。我们现在用密云的水和密云的蔬菜生产的泡菜远销韩国、日本、荷兰、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市场调查显示,与北京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相比,斗山有限公司的泡菜价格最高,但销量是最大的,年生产泡菜1000吨,产值3000余万元。现在,斗山公司已通过密云的蔬菜种植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在密云,像这样的产业链已达到10多条,涵盖了奶牛、仁用杏、板栗、柴鸡蛋、蜂产品等农产品,闯出了一条独具密云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了生态发展、绿色惠民。
如今,云集密云的70余家食品加工企业,已辐射带动全县8.5万户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收入已达9000余元,同时,打造出了云岫牌苹果、黄土坎鸭梨、黍谷山牌蔬菜、东智东香椿、密水牌鱼、密云甘栗、下屯芦笋等60多个农副产品品牌,全部被认证为无公害商标农产品品牌,全县有机食品基地已达45个,北京市安全食品认证的果品基地达37万亩……密云的生态农业唱响京郊。
透视“密云品牌”背后的
“密云现象”
“密云,就是我们的品牌。”北京绿润食品有限公司李兰涛说,“刚到密云时,我们心里也没底,因为我们在此之前已经考察了全国几个盛产板栗的省市,但相比之下,密云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密云拥有30万亩燕山板栗,而且,板栗中富含18种矿物质,其他地区最多只有16种。我想,这正是密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的。现在,我们的产品得到了国际国内的广泛认可,通过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QS认证,拿到了日本JAS、美国NOP、欧盟EU和OCIA有机认证,产品除在国内20余个省市建立了销售网络之外,还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到今年预计将实现3亿元。”
“密云”品牌,这是对于生态优势与发展优势的一种完美结合,同时也是“生态”所蕴含的巨大魅力和价值所在。众多的食品饮料企业云集密云,投资成长,形成了“密云”作为品牌的含量和集聚效应,以绿润、家田深加工为主的30万亩板栗产业;以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北京优龙红酒文化村、丘比特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为主的4000亩葡萄酿酒产业;以2.1万头奶牛为主的伊利牛奶加工产业;以7万群蜂为主的京纯养蜂合作社、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蜂产品深加工产业;以汇源果汁为主的梨、苹果等鲜果加工产业;以肉牛、肉羊、肉鸡为主的肉食品深加工产业等10余个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文化融为一体,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从而最终实现保水与富民的统一,经济发展与强县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