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行走海外的闽商,在“回归”故土的感召下,集攻中原。而河南也开始实施新策略招商,通过“整合式”招商来培育产业集群,以实现产业集聚与招商引资的良性互动。
□ 李 婷
曾行走海外的闽商,在“回归”故土的感召下,集攻中原。除了有抢占中原的雄心外,还有着“反哺梓桑”的用心。8月22日~25日,由港澳深地区闽籍企业家组成的千人考察团进行访豫活动。
释放闽商能量
爱拼敢闯是闽商的集体个性,但同时他们又是低调的前行者。
“早在几年前,闽商就已在中原大地拼出一片天地,只是他们一贯作风低调,没有声张而已。”据经济视点报报道,河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宋国卿如是评价。
“有了先行者的示范效应,我们后续跟进就有了底。”福建嘉美集团董事长陈民准备带着2亿元的制灌项目入主中原。
而他投资的地点正是河南省闽商企业入驻最多的县——临颍县。
目前在临颍县已聚集了福建亲亲、福建巧巧、香港豪峰集团等30多家全国知名休闲食品企业。
“闽籍企业会充分汲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好市场评估,所以项目成功的很多。”临颍县招商局局长徐天申告诉记者。
此外,闽商抱团的效益也不容忽视。“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形成特色产业、产生集聚效应,这和闽商喜聚扎堆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在以商促商中,项目也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徐天申说。
事实上,闽商群聚并不限于临颍一隅。
据河南省商务厅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2009年,闽商在河南的投资项目就有560多个,投资额达840多亿元。
而今,闽商的能量效应正在凸显,而河南的“筑巢引凤”工程也在大举兴建。“两者之间要找寻契合点,还需在商帮特点上做文章,要根据特点提供招商条件,优化投资环境。”鹤壁市招商局一名官员说。
招商新策略
此次港澳深地区闽商访豫带来了341个项目“大礼”,涵盖了农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4个领域的24个行业,其中,来自香港的项目有100多个,来自深圳的有210多个,来自澳门的近20个。
“我们之前一直在积极拓展沿海、西南等国内市场,今年则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中部,而河南则是重中之重。”宝龙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发展中心拓展总监李桂鹏说,今年将在郑州、焦作、南阳等地投资5处地产项目。
“在当前的招商热潮中,我们感受着客商投资的冲动,但我们不应只看中数字上的繁荣,而是要把关注点放在河南招商方式的转变上。”郑州市商务局招商引资处处长汤固阳直言,招商不再是捡到篮里都是菜,而是要实施策略。
这位官员从以往的商贸交流中总结,客商往往最看中河南的是劳动力成本、区位优势和旺盛的市场需求。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重视聚核效应,即通过‘整合式’招商来培育产业集群,以实现产业集聚与招商引资的良性互动。”河南省商务厅外商投资管理处处长郭海燕表示。
互动不仅仅是商贸往来,还有经验交流。
在此次访豫活动中,闽商王文友不仅刚签下了3亿元的大单,还获得了执鞭任教的机会。“能成为商丘县的投资顾问,我感到很荣幸,今后我不仅要把更多的闽商带到河南,也要把我们的经商心得和当地企业家一同分享。”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谷建全表示:“河南谋发展,要善于利用客商资源、技术、市场优势来推进产业积聚,形成特色产业链,逐步形成优势产业的格局。”
【延伸阅读】
自古豫闽商帮骨血相依
□ 路红 王鲁峰 张渝
有道是“自古闽商多善贾”、“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闽商”。
闽商精神,根生何处?闽豫文化,自古根脉相连;闽商豫商,今日又如何心手相牵?
海洋之于闽地,亦如黄河之于中原。两种傍水而生的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天然联系。几千年前的秦时明月,照亮了居住在中原大地上的客家先人的南迁之路。闽豫文化,自古根脉相连;闽商、豫商,从来骨血相依。今日,他们又该如何协作?
“与豫商相比,闽商更加团结,是国内较早形成团结协作模式的商帮之一,他们达成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共识,凝结了区域化力量,抱团出力,拥有强大的资本力量,能够运作更大的项目。”近日,郑州大学企业研究中心、豫商研究中心主任孙学敏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坚守传统又时常思变,眷留故土但无惧孤身远航,闽商以同乡宗亲为纽带,成群结队合力打拼。在他们身上,有着中国这个大陆国度难得一见的海洋性格。
“闽商属于沿海商帮,与台商接触得较早、较多,对国际企业运作方式、发展经验接受得早,开放性强。”孙学敏教授认为,闽商地处沿海城市,股份制等较新的经济形式最早在那里兴起。因此,闽商对市场经济深有体会,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做得好,形成了一大批对国内外有影响的品牌。“发现品牌、塑造品牌、做大企业,这方面也是需要我们豫商学习的。”
闽商与豫商怎样才能更好合作?孙学敏说,豫商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欢迎优秀闽商企业进入,引入新的标杆,才能更好激发企业发展;其次,我们要向闽商展示现有企业产业链上需闽商帮助的环节。比如,河南形成了许多新的产业聚集区,我们要向闽商介绍产业发展情况,帮助他们发现河南战略型支撑企业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