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8月29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商会“藏宝” 银行吃下“定心丸”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商会里聚集着资本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人员信息,这些信息是其他部门难以获取的。银行闻此于是茅塞顿开,解开小企业融资的钥匙不就在这里吗?

  

  □钱进

  

  近日,当北京山东商会的联谊活动进行得热火朝天时,黄先生、王先生、李先生三个会员急匆匆地步入会场,笑声飘然而至。他们的快乐,源于见到了商会的老朋友,更是因为刚刚从杭州银行北京分行获得了扩大生意急需的贷款资金。

  他们把在杭州银行北京分行贷款的整个过程总结为三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这么“快”,王先生申请贷款,杭州银行一个礼拜就批了;第二个没想到这么“灵活”,作为三个小企业主,资金投到生意中,没有抵押物,而杭州银行通过三人联保就贷了款;第三个没想到商会起了大作用,因为他们商会会员的身份,商会的推荐给银行审批吃了定心丸。

  

  商会成银行放贷“突破口”

  

  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面面俱到地调查清楚,无法判断,因此也就无法决定是否给小企业贷款、贷多少。即使有抵押物,如果贷款到期偿还困难,同样会耗费银行大量资源,更不用说那些没有抵押物的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就更小。然而,社会经济中大量小企业所需的金融服务,又让银行垂涎欲滴,一时间,老虎吃天,无处下爪。

  如何破题?

  作为国内战略定位服务小企业的银行,杭州银行北京分行成立后,立即开展行动,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专业市场、各种协会、上下游产业链……都留下了他们多次走访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从外地在京商会上找到了突破口。

  商会,作为一个独特的民间非盈利组织,背后有当地政府的扶持,荟萃着各类企业的精英,会员大多是企业的一把手,在一次次聚会中加强着人脉,商会里聚集着资本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人员信息,这些信息是其他部门难以获取的。

  杭州银行于是茅塞顿开,解开小企业融资的钥匙不就在这里吗?

  “我们萌发了一个理念”,杭州银行北京分行的负责人表示,“就是通过在京外地商会,充分地获取会员小企业的信息,极大程度地解决了以往银行信息不够、无从下手的难题!”杭州银行的想法和商会的想法不谋而合。

  

  合作模式令双方均受益

  

  很快,杭州银行北京分行与浙江台州商会、杭州企业商会、福建闽商商会、山东商会等众多在京商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商会推荐筛选出来会员企业给杭州银行北京分行,而银行在调查会员时向商会了解申请人的各方面“软信息”,结合银行收集的“硬信息”,便可快速准确地完成贷款审批。

  同时,杭州银行北京分行与商会建立联动机制,从商会发展会员单位再到银行发展客户,“联动”无处不在。比如,商会在推荐优质企业的同时,也会将存在问题一并报给银行,然后银行再通过专业的风险管控程序,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

  “这样的联动会在前期屏蔽掉一些不符合贷款条件的申请人”银行负责人表示,“也为我们贷后管理提供了帮助。”

  随后,杭州银行北京分行不断完善与商会的合作模式,比如常务理事以上的会员单位采取“一对一”的营销模式,而民营小企业的会员单位,则是采取老乡、朋友抱团贷款的模式。创新产品“联保贷”,就是针对单个小企业主抵资押物不足但经营状况好的情况,需要贷款的3-5人联合各自贷款、互相担保形成贷款的“联保组”。

  事实上,杭州银行自成立以来就提出了“中小企业主办银行”的差异化市场定位,经过十四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将差异化优势转变为专业化优势,在杭州本地的小企业金融业务做得风生水起,颇有口碑。杭州银行北京分行2010年上半年,发放的小企业贷款金额已经比年初几近翻倍,小企业金融服务团队亦在蓬勃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