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8月2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借境外资金做大境外市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上半年撑死,下半年订单就少多了。”做了10多年外贸生意的老刘感叹,外贸越来越难做。复杂的外贸环境,让浙江企业开始加速转移步伐,“把眼光放高点,要有全球资源整合的眼光。”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说。

  据国家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企业“走出去”的规模跃居全国第二。

  来自浙江省商务厅外经处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浙江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实际对外直接投资7.2158亿美元,跃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3.45倍,其中宁波“跑得最快”,占据全省新批境外企业和机构数的一半。

  

  抄底机会

  

  聚焦:在今年的跨国并购风云中,浙江吉利并购沃尔沃出尽风头。金融危机使很多海外同行资金链断裂,这给浙江企业创造了一个抄底机会。吉利就踩准了这个节拍,一举将欧洲高端汽车品牌收入囊中,这种方式收获的不仅是技术、知识产权、品牌,还有庞大的海外市场。

  之前的1月份,三花股份出资1050万美元,持有HelioFocus.Ltd30%的股权,从而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该公司是以色列一家开发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研发公司,通过股权购买的方式,三花股份占据太阳能系统的高端研发环节。此外,通过资金注入的方式,华友钴业增资了刚果的矿业公司,嘉兴福地农业增资了巴西的农业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解读: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海外并购的消息不绝于耳。最早如汽配行业的龙头老大万向集团,如今已在美国收购了近20家公司,其中包括美国NASDAQ上市公司UAI;华立集团、浙江钱江集团类似的动作频频。

  设立贸易代表处、专业市场的传统形式,早期浙商刚迈开步伐时所惯用的这些模式,如今正逐渐蜕变为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海外并购、海外上市等多种新形式。目前,在海外创业的浙江民企通过兼并收购的形式,已一举将60余家外国公司收入囊中。“这说明浙江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已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省商务厅外经处相关人士表示。同时,大项目带动明显,7月份,该省境外投资前十个大项目占1~7月投资总额的70%。

  

  借境外资金到境外发展

  

  聚焦:今年5月,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境外主体——朗生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2004年,该公司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2009年销售规模已近4亿元,利税约8000万元。在香港上市后,“立华制药”募集资金逾6亿港元,用于扩充生产厂房以增加产能、增加原料及改善产品结构等。

  用境外资金,到境外发展,正在成为新一轮的海外拓展模式。

  解读:目前光宁波市,年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就有13家,年营收在50亿~100亿元的企业18家,这些发展良好的优秀企业,除了部分已上市的企业外,都是境内外上市的优质资源。境外上市企业,借力国际资本、国际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了企业的加速发展。

  境外上市更适合外向型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国际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全球资本市场总监雷熙文表示,企业境外上市,意味着公司的发展进入了国际化的轨道,实现了资本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这不仅带给企业知名度的提升,也有利于企业吸引国际人才,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治理制度。

  (钱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