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启荣 赵志峰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有三部代表中国清洁能源前端技术的创新之作:中国国家馆33米层“低碳城市”系统能效节能减排解决方案、“沪上·生态家”家居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加氢站”车用清洁燃料解决方案。
三部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新能源的技术应用给城市带来的美好前景。而它们都出自一个成立于1989年的民营企业——— 新奥集团。
力倡绿色能源
2010年8月上旬,在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道农研究院和《绿公司》杂志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绿色公司年会”上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大声呼吁重视新能源开发。
“中国的资源相对匮乏,在这种状态下,中国需要用新工业文明造出一种新的能源,形成一种新的能源生产、供给方式,一种新的能源和资源结构,这是中国走出资源为王误区而迈向技术为王时代的必由之路。”
据了解,新奥低碳能源转化技术不但包括气化采煤技术,还包括催化气化、微藻生物吸碳技术、太阳能源全息集成技术等。其中,气化采煤将传统的物理采煤方式转变为化学采煤方式,具有投资少、安全性好、能源利用率高、清洁环保等优势,符合国家“两个替代”的能源战略方针。
从黑到绿的转变
王玉锁认为,现在社会的能源方式主要是以化石能源为主,有一小部分可再生能源,并且它们都是简单并列存在。化石能源占的比例很高,可再生能源占的比例很低。这两者共同构成了目前的能源结构。而未来总的结构上是可再生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并且不是简单的并列,而是一个循环的,有内在关系的一个存在方式。换言之,在能源转换过程中,化石能源可以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通过它产生的一些物质能够带动整个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比如说煤,在人们印象中,最不清洁的、最脏的化石能源就是煤,但是如果把煤和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它就是非常干净的,绿色的。另一个例子是煤变气。煤通过气化可以变成甲烷,但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就可以让藻类来消耗二氧化碳,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最终转化出新能源。
在王玉锁看来,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能源的生产方式、供给和应用方式也将随之改变。原来的能源大多是采出来的,不管是煤、油、天然气,可未来的能源将是造出来的。另外,新奥集团首创的系统能效技术也将改变能源供给的方式。将来供给的不再是能源,而是能量,能够解决动力问题、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能量。
“C经济,智能化”引来“梦之队”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短短几年时间,新奥上演了战略转型的撑杆跳,演绎出一首快速转变发展方式、占领未来能源产业制高点的发展变奏曲。
2004年,新奥的燃气业务如日中天,已发展到全国14个省60多个城市,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此时,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却抛出了发人深省的“三问”:“随时可能受到资源制约的新奥10年以后卖什么?没有自主品牌的新奥20年以后是什么?经营权合同到期后的新奥30年后干什么?”
正是这始于忧患的“三问”,引领新奥开始了探索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并进军光伏能源和生物质能产业。
2006年《新奥集团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出炉,响亮地回答了“新奥干什么,怎么干”这一重大命题,正式提出“C经济,智能化”的技术战略理念,致力于在“C经济”即循环经济(CycleEconomy)和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手段,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和能源生产应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