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1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2010 鲁酒挥出发展“三板斧”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明确自身优劣势、不断技术创新、拓展市场营销空间

  □卞川泽  

  古诗云:鲁酒不可醉, 齐歌空复情。意思是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都因为没有赏识的人。但如今情况有所改变,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国内很多白酒企业对2010年的销售计划和市场战略做了新的部署和调整,山东白酒当仁不让地行动起来,雷厉风行地挥出了发展的三板斧:2010年,鲁酒将在明确自身优劣、不断技术创新、拓宽市场营销等方面不断完善。

  专业人士认为,鲁酒再次赢得共赏的知音,从而让天下人陶醉并非遥不可及。 

  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  

  目前,山东芝麻香白酒生产工艺基本成熟,已经在全省的白酒企业全面开花,但由于该香型白酒工艺严格、科技含量高、储存期较长以及适应消费者口味等诸多原因,鲁酒完全依靠芝麻香产品生存和发展的时机还不成熟,这就需要鲁酒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原有产品进行技术创新。

  如今,全国市场在白酒香型和风格的需求上基本是“721”,即70%的浓香,20%清香,10%酱香及其他香。山东的白酒企业基本是依靠生产浓香型白酒生存和发展,从本土消费量看,浓香型白酒是消费的“主力阵容”。鲁酒的浓香型粮食酒生产是在四川名酒厂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尽管经过了多年的技术革新和发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鲁酒的浓香型白酒很难在这一香型上实现更大的突破。

  近年来,山东的部分企业开始生产清香型白酒,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均无法和山西省的清香白酒相抗衡。

  从以泰山特曲、孔府家酒为代表的低度浓香白酒畅销华南、华东十多个省市来看,山东低度浓香白酒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还需要在香型和口感诉求上继续创新改进。

  在全国12个香型白酒中,只有芝麻香白酒是以山东省为主创立的,该香型酒与其他香型酒存在较大差异。在感官上,具有幽雅细腻的焙烤芝麻的复合香气,高贵典雅。在工艺上,恰到好处地融合了浓清酱三大香型白酒的工艺特点,并采用自主创新的大曲与多种细菌麸曲相结合的芝麻香白酒专用曲,产出的酒风格独特。

  实践证明,芝麻香白酒是非常好的调味酒,借助先进的勾调技术将芝麻香和浓香型白酒勾兑,生产浓芝复合香型白酒,将芝麻香和清香型白酒勾兑,生产清芝复合香型白酒。通过这两个最大的消费香型和芝麻香型的复合,调整中高档白酒的产业结构,将提升现有鲁酒产品的档次。目前这一香型创新已经在部分鲁酒企业中开始实施,曲阜孔府家酒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儒雅香孔府家酒,将清、浓、酱、芝麻香四香合一,高贵典雅。景芝、趵突泉、黄河龙、金钢山酒厂等企业将芝麻香酒复合到浓香型酒中,产品档次显著提高。2010年,山东白酒企业将借助这一优势,继续开发幽雅复合香白酒,形成新的高档优势产品。 

  改变营销格局拓展竞争空间  

  山东省内市场是鲁酒赖以生存的基础,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山东白酒市场的巨大消费力,吸引了国内众多白酒品牌驻足,他们通过文化渗透、渠道建设、广告宣传、促销手段等方式加大了对山东省的拓市力度。

  面对“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鲁酒企业不得不到区域外寻找发展空间,以减少外来品牌对省内市场的冲击。从另一个角度看,鲁酒不走向全国市场,企业很难做强做大。

  与国内知名的白酒企业相比,鲁酒中没有一个真正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单个企业势力和销售收入更不能和国家名酒相提并论,非常需要一个真正的领军品牌,带领鲁酒走向全国。

  2009年9月,以“芝麻香·中国香”为主题的“中国芝麻香型白酒发展论坛”举行,山东景芝、趵突泉、扳倒井、泰山生力源四家企业被授予“中国芝麻香型白酒领军企业”称号,再次掀起了鲁酒做强做大,走向全国的热潮。会上,山东省确定了将在三五年内使全省芝麻香型白酒产量由目前的0.5万千升发展到2万千升,培养6家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

  由于鲁酒的众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而拓展省外市场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这就决定了鲁酒不可能在省外大手笔拓市。所以,中小企业需要从思想意识、营销部署、资金投入上改变固守本土的作战方式,采取有针对性地省外“点射”市场,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提高鲁酒在全国的影响力。 

  明确差距寻找突破口  

  与之前鲁酒的衰落期相比,如今的鲁酒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山东省白酒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了这些问题,一是发展速度不如四川。继2007年鲁酒产量首次被川酒以2.74万千升的微弱优势超过后,2008年产量比川酒少35.21万千升,近10年来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8.25%),而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为15.79%。二是产品结构比较落后。目前,鲁酒主要以中低档酒生产为主,比重达80%以上,高档酒生产比重较小。2008年,山东每斤白酒价格为10.8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3元,比川酒低13.3元。三是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鲁酒在产品创新、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以及市场营销方面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使得鲁酒过分依赖当地市场,缺少一批龙头企业。2007年现有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167家,平均每家企业生产量不到5000千升。目前山东获得生产许可证的白酒企业有600余家,少数不规范企业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干扰正常市场竞争秩序,而且也带来了酒品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四是产品和市场同质化,品牌宣传不到位。由于各企业用于新产品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较少,使得产品质量和档次基本雷同,加上鲁酒消费市场相对集中,因此,在竞争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现象,内耗严重,使得市场开拓受阻,省外白酒借机大量进入。目前,山东省没有一个历史国家名酒,品牌形象处于劣势地位,企业在新产品推介和品牌宣传方面投入少、力度小,为鲁酒大规模走向全国增加了难度。五是税赋较高,企业负担重。山东省白酒企业税赋达到30%以上,从全国同行业情况来看,均高于其他省市的税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负担。

  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2010年,鲁酒将稳步走向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