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1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从两个案例看民企选用职业经理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沈坤  

  当前民营企业的老板,普遍存在一个迷惑:该如何选择和引进职业经理人?笔者发现,在任用职业经理人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几大偏差,如职务位置安排不当、信任度把握不准、期望值过高等,从而导致企业没有效益、经理人没有业绩,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案例一

  职务位置安排不当,高级人才成为庸才  

  新疆乌鲁木齐某化装品企业,是一家典型的小型民营企业,老板王某是学医出身,不懂管理更不懂营销。在经营过程中,认识了时任北京某著名化装品企业的市场部经理张某,之后力邀其加盟公司。

  2003年4月,张某凭着自己多年化妆品市场的推广经验,说服王老板通过境外注册机构,注册了一个国外的化妆品品牌,成立了×××化妆品有限公司,并出任新公司总经理。

  由于张某当时只具备了一个市场部经理的才能,严重缺乏系统的管理才能尤其是营销管理才能,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粗放而随意,造成仅有20名员工的销售队伍四分五裂,相互拉帮结派,人心涣散。员工流失率一度达到了50%以上。

  等到员工纷纷向王老板告发公司运作的糟糕情况时,这个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公司已经面临倒闭的危险,王老板满怀希望投入的500万资金也成为泡影,这才果断地辞退了张某,承认自己的决策失误。 

  【失败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王老板的初衷没有错,张某本身也没有太多的过失,造成这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以下三点:

  1、王老板把张某的职务位置放错了,把一个只具备市场推广能力的人,放到了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上,把过多的责任加到了张某的肩上,导致张某力不从心,从而出现管理漏洞。

  2、王老板与张某之间严重缺乏必要的沟通,两人在几个月内都不做任何交流,张某既不提交任何计划,也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造成张某一路偏差到底,也没能得到及时的纠正。

  3、张某从严格意义上不具备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素养,缺乏人格魅力,尤其缺乏团队管理的领导能力。  

  案例二

  老板只信老臣,几度合作皆失败  

  安徽某炒货企业的老板是经销商出身,几年前凭着对市场的敏感和五位销售虎将的鼎立相助,创出了年销售达4亿多元的知名休闲食品品牌。随着企业的高速增长,公司内部的管理日益出现混乱现象,老板器重创业元老,但这些元老却居功自傲,占着公司管理岗位却不思进取,致使有能力的基层干部难以得到公司的重用,市场销售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产品销量停滞不前,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严重的下滑。

  为了改变公司困境,使企业有一个良性的健康发展,老板通过各种关系,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到2004年10月,先后更迭引进了五任职业经理人,来担任公司的营销总经理,并期望借助高手的介入,来改变公司在营销管理和品牌运作上的困局。这五任职业经理人,有来自可口可乐和台湾统一食品的高级营销管理人才,也有在国内销售领域非常有名气的销售高手以及其他著名快速消费品企业的高层营销经理,但结果均不如意。 

  【失败原因分析】 

  笔者联系到了其中的三位职业经理人,有一位破口大骂这家食品企业的老板,他说这个老板花了重金好不容易请来了职业经理人,但在进行某些改革的时候尤其是涉及到元老们自身利益的改革时,老板却只相信他自己身边那些元老们的一面之词,对新任经理的一些新的措施和改革方案持怀疑态度,新经理最终只得叹息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