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16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如何培养“大川商”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后强

  

  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关键是人才高地,核心是企业家队伍。四川企业家能否承担建设“高地”重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纵观历史,四川大军事家、大政治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不少,但大企业家太少,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就更少。从总体上看,四川人才开发深度不足、强度不够、机制不活、效益不高,制约瓶颈仍然没有突破。要满足“高地”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

  川商是一个优秀群体,其性“上善若水”。川商不是一个单体,而是一个群体;川商不是一个普通人群,而是一个智力支撑;川商不是一个户籍概念,而是一个经济范畴;川商不是一个区域界定,而是一个价值认同;川商不是一个历史记忆,而是一个文化现象;川商是集合概念,更是一个包容和开放的体系。

  川商外表为“水”,内质是“和”。“水”的力量表现在锲而不舍、团结拼搏。“和”表示包容、接受、尊重和认可。今天的四川,到处都有当年外地客商留下的遗迹。盐都自贡有“西秦公馆”,是当年陕商留下的足迹。在宜宾,保存完好的“滇南馆”,述说着川滇商旅的悠悠往事。川商居于盆地而不保守,与外来商人一起共同寻找商机和谋求发展。

  川商聪明、勤劳,有很强的开创性、扩散性、参透性、自适性、再生性和兼容性,天下有人的地方就有四川人,川人被称为天下的“盐”。纵向看,川商进步很大。

  但川商距离世界顶峰还有漫长的道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表面上是教育模式,而本质上是制度缺陷,因为制度限制了企业家的决策自由和责任。只有在自由的市场大潮中才能培育优秀的企业家。大凡成功的企业家,无不表现出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献身精神,具有良好“水性’!

  培养川商,要提高他们的六种能力,即分析、决策、指挥、协调、用人和开拓能力,努力塑造具有时代特征、四川特色的川商精神,这是企业健康长寿的基因和要穴。打造川商精神,必须切实解决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等方面的问题。要破除盆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消除自我封闭心态,形成合作共赢的浓厚氛围;要破除内陆观念,树立前沿意识,克服不沿边、不靠海的先天不足,创造和发挥独特的区域优势;要破除自满观念,树立进取意识,摒弃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弘扬自强不息、勇攀新高的进取精神;破除休闲观念,树立爬坡意识,改变贪图安逸的作风,只争朝夕、知难而进。在川商精神中,创新是灵魂,冒险是天性,敬业是核心,合作是动力,诚信是基石,执著是本色,学习是关键,宽容是条件。

  四川省将大力实施“川商计划”。川商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动力,是四川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和标志,是“两个加快”战略实施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是“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基本力量和重要保障。川商兴,则四川兴;川商强,则四川强。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