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15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冰城贩卖旧书 月入最高过万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旧书市场蕴藏商机

  旧书,以前在大部分人眼中是“破烂”,如今,随着社会“收藏热”的不断延伸,部分人从中淘到了宝贝、赚了钱。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哈尔滨,从事古旧图书买卖的有上千人,做得好的月收入已经过万元。

  

  谁爱光顾?

  专家学者、热衷收藏者

  

  除了专门从事旧书买卖的人,还有不少知识分子也爱到旧书市场买书。记者在哈尔滨南直桥下的旧书市场上遇到了哈市作家唐彪,他就是淘旧书的热衷者之一。唐彪说:“这小小的旧书市场里,还真有一些珍贵的东西。前年,我想做一场关于古诗词格律的研讨会,就想找王力老师的《诗词格律十讲》,结果在各大书店都没找到。我到旧书市场一转,还真碰到了。对方要价一块二,我直接给他一块五,说:‘不用找了。’还有去年,我在道外旧书市场上买到一本小仲马的《茶花女》,印刷年代挺早,才两元钱一本。”唐彪说,他买旧书都是基于“喜欢与实用”的原则,旧书市场为他的工作提供了很大方便。“当然,旧书市场上也有很多我喜欢、但价钱太贵的书,而且有一些古代的线装书,把握不好真假,我也没敢出手。”

  旧书市上像唐彪这样的常客很多,他们多为大学在校老师、学者和研究生,买旧书是用于资料性研究和学习,也有部分普通收藏者是抱着对旧书的偏爱来这里淘书的。这些人群构成了旧书买卖行业的基础,并且在不断扩大。

  

  利润不小

  月收入最高能过万元

  

  从事旧书买卖的人也分两类,有的以收藏为主,专门收藏某一类书籍。记者了解到,在哈尔滨,有收集红色文献、地方志和文学类书籍的,这些人淘到自己喜欢的书籍一般不轻易出手。此外,就是专门“倒腾”旧书的了,也就是旧书贩子。这些人的学历普遍不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把旧书买卖做得风生水起。

  “倒腾”旧书的人,每天出入破烂市场和早夜市,环境差又辛苦,可哈尔滨还有上千人乐此不疲,这里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记者采访了在哈尔滨卖旧书的刘鹏,他干这行20年了,颇具直觉和眼力,一看到书就能估出价,他收10本书,起码有8本能赚钱。刘鹏说:“淘旧书肯定赔不了,利润至少能达到50%。”刘鹏有一次颇为得意的“淘宝”经历:“三年前,我在南岗区一个早市花几十元买了一本样板戏的连环画,之后转手卖出上百元,价钱翻了好几倍。”刘鹏告诉记者,除了有利润空间,买卖旧书这个行业还有更大的魅力,那就是淘书的过程让人兴奋,“看到好书像捡到了宝贝一样,特别兴奋!”

  由于旧书货源不一、收购价也不同,从业者收入差距很大,他们对于收入也不愿多谈。很多摊主还抱怨这个行业的辛苦。知情人士向记者介绍,从事旧书销售的这批人,不仅靠地摊买卖,很多还在网络上销售,收入差距很大。做好了,一年赚10多万元没问题,做得一般的,一年也能赚到两三万元。

  

  货源关键

  动迁区域最易淘到宝

  

  旧书买卖行当很讲究“收货”,换句话说,货源渠道非常关键,基本上决定了收入的多少。据了解,即将动迁的区域、学校图书馆、资料室等都是旧书摊主们主要的货源渠道。在旧书行业,“收货就跟炒股、买彩票一样,碰到一笔就发了。但风险可比炒股小多了。”旧书摊主韩先生一语道破这个行业的“魅力”所在。韩先生还记得,2008年哈尔滨道外区动迁户特别多,他们提前去收旧书,“那些小棚子里和居民家走廊都堆满了旧书,很多人着急搬走,都低价处理那些旧书,其中还有解放前的画报,很值钱的。”今年3月份,道外区再次动迁,韩先生又去收旧书,又是满载而归。

  除了城市大规模动迁,一些大企业和文化单位改制,也使大批旧书流入市场。孙建伟说:“去年,亚麻厂清理旧书,有人提前知道消息,拉着卡车去收,这些书在市场上卖了好多天。”一位旧书摊主向记者透露,“曾有一家单位清理资料室,我花2000元收了几百本旧书,其中要是有一两本能卖上价钱,本钱就回来了。即便这些书没有一本值钱的,我把它们整理分类,拿到市场上也能出手。”

  (摘自《黑龙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