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08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邓州农民:做“废”经济巧赚钱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近年来,邓州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转变经营头脑,调整经营策略,利用科学技术将一些废弃物进行再加工,做活一批“废”经济,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倒粪”一年 月赚5000元

  

  “别看这鸡粪不起眼,经我一倒腾一个月能赚5000多块钱呢!”邓州市霍池村“倒粪大王”杨新景自豪地说。

  说杨新景是“倒粪大王”,还得从几年前说起。霍池村在邓州是个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然而,鸡粪处理一直是个大问题。3年前,杨新景从资料中得知,鸡粪中氩磷钾含量在17%以上,大大超出其他肥料,是极好的作物“营养餐”。邓州不仅是畜禽大市同时又是农业大市,原料和产品销路均不用愁。杨新景到安徽考察学习后,随即将加工鸡粪作为致富项目。他先把低价购来的鸡粪经过晾晒、烘干、加工等工序,除去尘土、异味、细菌,然后再包装出售。该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花卉种植户和无公害蔬菜种植户的青睐,月产量达15吨,产品仍供不应求。现在,杨新景除了加工鸡粪,其它的畜禽粪便他均“来者不拒”,变废为金。

  如今,在邓州,像杨新景一样做加工畜禽生意的有10多家,平均月销售15万余元,产品不仅俏销周边县市,而且还远销到湖北等省。

  

  作物废料 变废创汇

  

  这两天,张楼乡富盛化工有限公司正在大批量收购玉米芯、花生壳等农作物废料,并将玉米芯、花生壳变“废”为宝,出口创汇。

  两年前,张楼乡引进“富盛”项目,该项目是从玉米、玉米芯、花生壳中提炼工业溶剂糠醛,糠醛可用于多种化工生产,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内国际市场前景看好。过去,农民收获玉米、花生,一是脱粒费工、费时,二是大量玉米芯、花生壳成为废弃物影响村容村貌。现在,企业大量收购玉米、玉米芯、花生壳,解决了这一难题。围绕该项生产,当地农民年可增收3000多万元。

  

  废旧塑料 加工远销

  

  “在别人眼中是废品,在俺村那可是宝。”谈起废旧塑料,邓州市上营村党支部书记汤清义满脸喜悦。

  据汤清义介绍,上个世纪80年代,上营村有村民开始到周边收集废旧塑料,然后再集中转卖。当时只是简单的收一卖一,利润微薄。后来,随着加入这个行业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想办法筹措资金,帮助有能力的商户办起了加工厂,加工厂将收购的废旧塑料经过消毒,加工成塑料颗粒,用于货物包装,然后再销往外地,形成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作业,大大提高了利润。目前,上营村从事废旧塑料加工的有几十家,其资产都在50万元以上。为了把废旧塑料这项事业做大做强,上营村还专门设立了工业园区,安排收购加工个体户入驻园区,统一管理,规模化经营。如今,该工业园区废旧塑料的年吞吐量已达2500吨,年产值1000万元,其产品远销广东、河北、四川等省。

  (摘自《南阳新闻网》 王静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