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安徽皖北煤电集团任楼矿创新体系建设成果表彰大会上,该矿综采二区员工李桂议一项改进施工工艺,可节约材料消耗30多万元的合理化建议,荣获该矿一季度合理化建议特别奖,也为自己赢得了3000元奖励。
近段时间以来,该矿综采二区施工的7231工作面遭遇断层,加之工作面生产系统进行转采改造,工作面顶板比较破碎。为确保施工安全,在回采中必须从55架到第1架使用2.8米工字钢超前打叉梁支护,控制工作面掉顶和煤壁片帮,而支架向前推移时,作为叉梁支护工字钢直接推进老塘里丢掉了。
每天看到一百多根工字钢就这样丢掉,作为生产队长的李桂议十分心疼。“如果这些工字钢能够回收再利用,将节约一笔不少的材料费。”李桂议心里不断转动着这个念头。于是,李桂议带领班中的几位技术尖子,围绕如何留住、回收打叉梁的工字钢,尝试改进施工工艺。经过摸索,他们终于成功采用2m半圆木架设做好临时支护保证安全,然后降低支架高度,抽出工字钢再向前窜着使用,与滑移前梁压茬200mm的办法,解决了工字钢回收复用难题,并建议在整个工作面推广。
说起这项建议,该区区长徐涛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工作面打叉梁超前支护,每架需要2.8米工字钢两根,这样一个原班就需要工字钢近110根,每根工字钢价值近100元,一个原班就要丢掉1.1万元的工字钢。 7231工作面的破碎带还要一个月才能度过,现在采用李桂议的建议,改进施工工艺,做到工字钢反复使用一根不丢,一个月下来可节约材料费30多万元,如果在矿区推广贡献就更大了。
在该区区务公开栏合理化建议公示榜上,笔者看到几十条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内容及奖励金额。据悉,该区每月能收到四五十条员工提出的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70%都能被采用,并按照A、B、C三类给予等的奖励。
为引导调动广大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管理增效。今年,该矿按照“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群策群力、深入挖潜”思路,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把CIA持续改进、“五小科技”、合理化建议、科技论文等作为企业创新的主要载体,并设立了80万元创新体系建设奖励基金,专项用于奖励为矿井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作出较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先进的创新管理体制,激发了全矿员工的创新热情和智慧,一季度该矿共收集CIA持续改进成果11项、“五小科技”成果25项、发表科技论文18篇、收集各类合理化建议1178条、课题立项申请19项,有力地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的稳步发展。
(陈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