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04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试论企业科技兴安与建立长效机制问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吴铜俭

  

  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头等大事,安全对企业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的作用。实施科技兴企、科技兴安战略,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安全工作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科技兴安战略实施进展良好,安全科技工作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发挥了一定作用。为进一步发挥安全科技工作的前导性和基础支撑作用,提高科技保安能力,笔者在综合分析安全科技发展面临主要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以及构建科技兴安、共同促进企业长效机制创新与发展问题。

  

  1、提高对安全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和把握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企业在安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看,对安全科技创新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满足于现有装备水平和安全生产现状;从企业内部环境看,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制约着安全科技创新的发展;安全投入不足,装备水平还不能适应加强安全生产的需要。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科技创新战略是树立和落实安全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培养和造就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安全人才队伍的需要;是改善劳动环境,规范安全行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搞好安全人本管理的需要。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企战略,突出重点、注重创新、深化改革,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攻关,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坚持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小改小革”等群众性科技活动,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以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促进现代企业建设,全面提高生产安全装备水平,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提高本质安全保障水平。

  

  2、做好对安全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

  

  安全科技创新的关键是有一支懂业务、会管理的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培养复合型安全人才,围绕安全科技创新主题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人才队伍建设。把专业技术人才放在首位,合理设置机构,优先配备安全生产技术部门的人员。加大对现有人才培养开发的力度,鼓励自学成才、选送优秀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二是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聘任期限,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三是探索与行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联合办学,选拔优秀在职职工进行脱产学习。四是抓好专业技能人员文化技能水平的提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级技工,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师、高级技师和复合型技术工人队伍。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各级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责任制。建立健全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完善安全设计、规程、措施等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批、贯彻和执行制度。加大对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小改小革成果的奖励力度。开展安全设计、规程、措施、图纸的检查、评比和奖励制度。根据企业实际,适当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优化用人环境,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稳定一线队伍,建立正常的增资机制,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适当提高操作工人的工资和生活待遇,确保劳动者实现与个人劳动付出相当的工资收入。同时加大企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快安全升级改造。从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入手,稳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系统的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逐步提高自动化装备水平,实现高产高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程序化检查,使安全检查问题、处理、反馈形成闭环,进一步完善安全信息化建设,确保问题、隐患及时解决。推动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为主体的各项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将其升华为企业安全文化,使安全工作成为一种意识,一种自觉行为,以最大限度减少和杜绝各类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

  

  3、加强对安全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和实施

  

  “科技兴安”是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基石,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抓好日常的管理工作以外,还要着重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来保证。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决策者可以根据自己企业具体情况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强化对危险源的监控和事故的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1、提高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安全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基层,具体讲也就是企业本身。任何好的安全政策,安全管理经验,好的安全措施能不能贯彻落实全靠基层的安全管理人员。因此对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有必要提高基层安全的管理水平和素质,应该分批分期地对企业基层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使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指导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

  2、加强对生产技术工作的管理。安全生产除了强化安全管理工作以外,还应加强生产上的技术管理。但有些企业没有技术人员或技术人员很少,产品设计的实施,各生产工序的技术工作大部分都凭经验。技术资料不全、图纸不全,地质、测量、采冶、机电等专业的毕业生更为稀少。对实现重大危险源监控、预防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很大困难。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应该在大、中专院校中强化这方面的专业,使专业人才不断增多,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第二应该在近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些短训班,对这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短期强化培训,来解决过度期的燃眉之急。

  3、加强各级领导安全意识的提高。企业的决策者是能否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在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企业还存在着主要领导人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淡薄,有的想把安全工作抓好,但不知道如何去抓,还有的主要负责人对上边应付一套,在实际工作中又一套说做两张皮。缺乏企业领导人应具备的素质,使安全工作落实不到实处。这些问题不从根本上来解决,企业的安全工作上不了水平,只能在低水平上恶性循环。

  4、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安全管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使安全工作有的放矢,有据可依,除了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及相应的有关法规、规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的乡镇小型企业也逐步地建立起来。这部分经济力量在经济社会中虽然不是支柱大产业,但是在某些地区确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这些小型地方企业也应该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其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