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得沸沸扬扬的中石化“汽油质量门”事件终获官方回应。4月27日,中石化向媒体公布了93号问题乙醇汽油的调查结果,称由于安阳石油分公司油库在质检环节上出现漏洞,导致外购油品质量不合格,为此向消费者致歉。
中石化提供的调查结果显示,这起质量事故的起因是,安阳石油分公司在3月下旬外购93号乙醇汽油时,入库质检环节把关不严、操作失误,继而导致问题汽油流入市场。其中,引发质量问题的93号乙醇汽油,其溶剂洗胶质为34.0mg/100mL,高于乙醇汽油国家标准不大于5mg/100mL的要求;锰含量为0.022g/L,高于乙醇汽油国家标准不大于0.018g/L的要求。
据中石化有关人士介绍,中石化安阳石油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目前已被停职,正在接受纪委的调查。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从严处理,绝不姑息。对于触犯法律的,将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问题油导致车辆故障
据报道,2010年3月中下旬开始,河南省安阳市内多家4S店突然接到大批送修车辆。这些故障车辆都有着同样的“病征”:轻则会出现加油不顺、冒黑烟、尾气刺鼻的情况,重则排气管不断喷出红或黑色液体、无法启动,最严重的会出现一些零件损坏的情况。据统计,此类故障车仅安阳市内一家4S店,从4月6日至4月16日,11天就已接到1234辆。
出现上述问题后,车主和4S店将矛头直指由中石化生产和销售的93号乙醇汽油,指出车辆故障是由油品质量造成的。这是中石化近期自香港“的士死火事件”后的第二桩有关油品质量问题的事件。
中石化成立调查组
据悉,河南多地车辆出现类似问题,涉及多达上万辆车。河南新乡市北京现代4S店售后部经理李鸿昱对媒体表示,北京现代总部的检验结果是送检的样本汽油中锰含量大幅超标。送检的样品汽油中,锰含量超过9.8%,是正常含量的98倍。严重超标的锰造成发动机内活塞连杆、活塞环等部件的严重腐蚀。
“问题油”被媒体报道之后,中石化安阳分公司于4月1日起更换了新的93号汽油,停止销售“问题油”,并于4月初发表公开声明,表示已组成调查组,将对车主损失的油费和清洗费进行理赔。
公布调查结果并致歉
中石化于4月27日公布了调查结果。据中石化出示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批次油品溶剂洗胶质和锰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但中石化也驳斥了李鸿昱“锰超标98倍”的说法,称“至于个别4S店有关锰超标98倍的说法,与事实不符,有悖于科学实验。”
此外,中石化将此次事件认定为“在质检环节上管理不善、把关不严、操作失误造成的严重质量事件”,向消费者道歉,相关负责人已经被停职,并出台了相关补偿办法。
半个月内补偿完
在27日的新闻媒体沟通会上,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新闻发言人杜予斌公布了中石化安阳问题汽油事件的补偿原则和办法。无卡车主加油后没有索取发票,经过第三方认定组织进行技术鉴别后,也可进行补偿。
据介绍,事件发生后,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确定高度负责、实事求是、合理补偿、第三方认定的原则来进行补偿。将本着顾客至上、高度负责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偿办法;对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因油品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据实补偿;对因93#乙醇汽油质量问题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进行合理补偿;邀请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公证处、消费者协会、维修技师组成第三方认定组织,共同参与受理、登记、确认、维修等补偿工作,妥善处理故障车辆善后问题。
对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是加注了安阳石油分公司第4、第13、第39等加油站93#问题乙醇汽油后遭受损失的车主,将立即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补偿。
该公司特别提出,对暂不能证明车辆损失是加了93#问题乙醇汽油而遭受损失的车主,第三方认定组织将及时对车辆进行技术鉴别,鉴别后确认确属加了安阳石油分公司第4、第13、第39等加油站93#问题乙醇汽油造成的,按照同样办法进行补偿。经第三方认定组织鉴定不具备补偿资格的,不予补偿。
为了尽快解决消费者的困难,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承诺,力争在本新闻媒体沟通会结束后的半个月内补偿完毕。另外,对于近期新乡等地发生部分消费者的投诉,该公司表示高度重视,将迅即展开调查。如果确实发现油品质量存在问题,将尽快妥善处理。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