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琪 特邀记者 赖友林
位于千年绸都怀抱中的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明光村和螺溪镇国粮储备库旁,种植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的芦笋和富有抗衰老食品的黑色花生基地已初具规模。4月17日,记者在这个绿色基地看到,南充绸都红有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建国正在进行田间忙活。放眼而去,几十亩芦笋的拔地而起,显示着川东北特色农业种植的绿色梦正在扬帆起航。
马建国,作为“绸都红”商标品牌的创建者,这位干练中透着精明的企业家,从18岁起就对农技推广情有独钟。在他担任乡镇农技员期间,对农业新品种的引进不断探索新的栽培模式,以一个企业家的至高眼光,把自己推上了艰难曲折的绿色种养殖创业路。
在加快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建设步伐的过程中,马建国调整了思路, “确立了‘建基地、壮龙头、树品牌’意识,实现追求绿色生态产业的梦想。”为了这个绿色梦,马建国曾先后奔赴山东、江苏、海南、福建、北京,寻求种子引进和技术指导,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论证,在2006年成功引进绿芦笋和黑色花生两大类种子进行栽培示范,在逐渐摸索中,已成功在10亩黑花生试种园区,创造了亩产450斤以上的神话。并在12亩投产的绿芦笋示范园,架构了亩产鲜笋2500斤以上,并极有可能冲刺每亩单产3000斤的设想。
当问到绿芦笋销售情况时,马总微笑的告诉记者,按最低每斤8元计算,亩产值达2万元。在这组不寻常数据里,看到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不可比拟性。马总谈到,为千年绸都这块美誉添彩,更好地打好“绸都红”这个商标品牌,他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2010年新栽绿芦笋和黑色花生种植各100亩以上。如果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将大规模扩大绿芦笋和黑花生的种植面积,合理套作短季速生蔬菜,最大限度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树立品牌意识,让绿色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进入市民餐桌。并在提升加工能力同时,在2000亩桑园基地上,搞好桑葚基地建设,研发出纯天然、高品味的桑葚功能饮料酒。也希望更多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能携手合作,共同打造“绸都红”有机特色旅游食品开发和生态旅游观光农业这张牌。
为实现绿色产业梦这个目标,该公司将重点做出三个举措:一是推行区域化生产。重点建设四个特色产区:即绿芦笋种植示范区,面积100亩;绿芦笋大规模种植区1000亩;黑色花生种植区100亩;果桑种植区1000亩。并在这四个区域内,实施生态立体栽培模式,林间养殖、桑药套作、芦笋花生蔬菜套种模式,实现产品品质的最大提升和土地的保护性使用。二是强化加工流通。形成以芦笋、黑花生、紫薯为主的特色旅游食品开发及系列产品的推广。三是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使天然绿色产品在立足本土基础上,尽快占领成渝市场,以满足民众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
马建国和他的“绸都红”,正在脚踏实地践行一个创业者的艰辛攀援之路,一个勤奋务实的企业家,也正在沿着他的追求信念,实现着他的绿色创意农业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