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2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打造形成三大产区 种植面积50万亩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十年磨“剑” 打造全国高端葡萄酒核心产区

  甘肃省于近日正式出台《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至2020年)》:力争经过10年的努力,把葡萄酒产业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使该省成为全国优质、高端葡萄酒的核心产区。   

  目前已形成三大产区 

  截至2009年,甘肃省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4万亩,产量达12万吨左右。省内现有莫高、祁连、紫轩、国风、皇台、甘肃威龙等多家葡萄酒生产企业,产能接近10万吨,年产量达2.41万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和葡萄酒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已形成武威、张掖、嘉峪关三大产区,正在建设的有酒泉和天水产区。

  据悉,甘肃省河西走廊和天水市具有种植优质酿酒葡萄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分布着大量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地域。特别是河西走廊具有适合多品种栽培的生态气候条件,而且河西走廊和天水市耕地丰富,可供开发种植的沙荒地、戈壁滩和荒山很多,可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   

  河西走廊打造葡萄酒产业中心  

  规划指出,到2012年,扶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出台并落实,促进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合力基本形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15年,有效解决制约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各种“瓶颈”问题,使葡萄酒产业规模和效益得到明显提升,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到2020年,实现葡萄酒产业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把葡萄酒产业培育成为各葡萄酒主产地的支柱产业和全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力争把河西走廊和天水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葡萄酒产业中心。  

  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50万亩  

  根据甘肃省酿酒葡萄种植的现状和发展潜力,甘肃省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到2012年力争要达到20万亩左右;到2017年,达到40万亩左右;到2020年,达到50万亩左右。此外,到2020年全省葡萄酒生产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并建成以生产中高档酒为主,配套完整的现代化、规模化葡萄酒生产企业5家至8家;建成集科研开发、葡萄酒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葡萄酒庄园10家左右。形成较为完善覆盖全国主要市场的优质葡萄酒销售网络,在国内大城市和主要葡萄酒消费地区建成若干甘肃葡萄酒专卖店与连锁销售体系,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市场份额占全国葡萄酒市场的10%左右,葡萄酒销售额超过400亿元。   

  将重点建设三大体系  

  据介绍,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将重点建设种植、加工、营销三大体系。在种植体系建设方面,甘肃省将在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天水等市合理开发适宜葡萄种植的戈壁荒地、荒山荒坡等,扩大酿酒葡萄栽种面积;在加工体系建设方面,通过发展葡萄酒加工业,带动制瓶业、印刷包装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葡萄糖浆、罐头、葡萄汁饮料等产品开发;在营销体系建设方面,要以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契机,着力推荐甘肃省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推行连锁经营,积极开拓酒庄模式、网络直销模式等新的营销渠道,大力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葡萄酒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甘肃省将成立葡萄酒行业协会  

  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为强化和完善甘肃省葡萄酒行业内部的自律管理和协作互助,将成立甘肃省葡萄酒行业协会。主要负责研究市场动态,建立全省的葡萄酒分级制度,提出酒用葡萄和各等级葡萄酒参考价格,进行行业自我管理和规范,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统一宣传和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甘肃省相关部门也将加大对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倾斜力度,并将积极推进以酿酒葡萄种植和加工为主的产业园区建设。(商 茜)  

  【相关链接】  

  河西走廊:葡萄种植地理优势明显  

  甘肃河西葡萄种植区正好处于北纬30-40这度世界种植葡萄的“黄金”地带,地理条件与世界著名葡萄产区——法国波尔多地区十分接近。7月气温21.9℃,果实成熟期9月气温为14.9℃。高台、古浪、武威、民勤四产区属葡萄栽培的最凉区和凉爽区,适合极早、早、中、晚熟品种的栽培。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长达2730-3088小时,日照率为64%-71%,太阳总辐射达到134-148千卡/cm,高于山东蓬莱、天津等地。

  实践证明,这里的自然条件能使蛇龙珠、梅鹿辄、贵人香、赛美容、赤霞珠、解白纳系列、比诺系列、雷司令等世界名贵葡萄品种的品质得以充分发挥,是中国葡萄酒的“绝版产地”。甘肃河西走廊由于莫高、紫轩、祁连、国风等葡萄酒庄园的建设,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