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21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谢平的“七年之痒”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拯救与退出,七年磨砺,谢平一直在进行多方博弈。没有谢平的日子里,留下一长串难题,汇金未来何去何从?

  □李德林  

  4月8日,飘洒着零星小雨的北京压抑、沉闷。

  这一天,中央汇金公司(下称“汇金”)总经理谢平被免职,很快,谢平有了一个新的职位,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副首席投资官,协助中投总经理高西庆管理海外投资业务。

  8年了,谢平离开了这个自己留下浓墨重彩的位置。曾经在银行、保险、券商领域充当救世主的汇金,没有谢平的日子里,又将何去何从?   

  七年之痒  

  谢平跟汇金,刚刚过了七年之痒的考验。

  2003年12月16日,汇金成立。汇金从一诞生开始,就肩负着国有重点金融机构改革,确保国家控股地位的责任。汇金先后完成了对国开行、工行(601398)、中行(601988)、建行、光大银行、中国再保险、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的注资股改。汇金公司旗下的建银投资,还对中信建投、西南证券(600369)、中投证券、宏源证券(000562)等公司进行注资,使这些公司股权管理得到了改善和创新。

  谢平身为汇金的总经理,一直在与各大公司的股东、地方政府、监管机构进行博弈。拯救与退出,总是充满智慧的考验,当初西南证券借壳上市,因为建银投资违背了一参一控原则,不能当西南证券的大股东,面临马上就有不菲的上市利润,汇金迟迟不愿意退出,最后重庆市长黄奇帆不得不将报告层层上递,在取得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及总理温家宝的首肯后,汇金才退出西南证券大股东位置,西南证券才得以成功借壳上市。

  西南证券只是汇金跟地方政府利益冲突的一个开始,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一直谋求上市,汇金迟迟不退出,错过了热火朝天的大牛市。当一家家实力远不如自己的券商都已经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取得了更大的发展,申银万国、国泰君安这两家曾经老牌的大券商,现在沦落到了二流券商的境地,小股东们都已经失去了耐心,纷纷抛售原始股。光大集团的重组,股权的价值考量、资产的界定,汇金极度苛求。

  汇金的7年,就是一场拯救与博弈的7年,除了与注资公司股东、地方政府较量之外,这个曾经的救星,后来演变成为拯救对象眼中利用国家影响力逐利的贪婪者。汇金有一个口号,那就是不干预注资公司的经营管理。在银河证券之中,证监会想插手人事,汇金却招来了职业经理人,汇金与证监会的博弈,最后是两败俱伤,银河证券不断处于人事动荡之中,也就错过了最好的上市时机。   

  未来之路  

  汇金的拯救,让国家重点金融机构获得了新生。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到后来的成长,总是要经历不断地磨砺。汇金走过七年之痒,身为具体项目的操刀人谢平,却在这个时候调走了,留给汇金的是一条更为漫长的道路。

  无论是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的股权退出,还是银河证券的管理权争夺,汇金的新任管理层都还要面对,作为肩挑金融机构改革任务的汇金,应该是确保国家的利益不受到损害,确保民众的利益不受到侵蚀,适时的退出,不是在等待盈利的机会。一个公司良好的公司治理,不是监管机构委派的人就是最优,也不是汇金招聘的职业经理人就最合适,而应该由市场去检验。

  汇金现在还有农行上市的考验,作为金融改革最后一块蛋糕,国际买家早已跃跃欲试,引入战略投资者成为农行股改最为敏感的话题,在金融危机之后,汇金在大堆烂苹果中,怎么挑选到适合农行的好苹果?农行上市之后,汇金将面临农行不断融资,并不断被迫增持的尴尬。

  谢平时代,汇金在注资的金融机构中,颇有分毫必较的强硬作风,甚至试图对注资金融机构多一点管理上的话语权,可是7年之中一直在较量中毫无进展。谢平走了,汇金的管理层还会一如既往地争取更多的管理主动权吗?  

  【相关链接】  

  谢平,1955年出生,浙江温州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任职,后担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第一任总经理,现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