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17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千万元难养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理财就该趁年轻

  千万元 养老?

  日前,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在《英才》杂志发表文章,称一线大城市的居民,2027年退休的话,预备1000万元养老恐怕也不够。

  真的需要1000万元才能养老吗?1000万,对17年后的普通上班族来说,距离又有多远?

  

  教授预言:

  为何1000万养老也未必够

  

  正是北京“地王”频出、各地房价再度展开快速上升序幕的“多事之秋”,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钟伟再度抛出的“2027年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的观点,对如今年近40大关的人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什么1000万元养老都未必够?钟教授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他这样分析,如果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没有根本改变,一个将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将需要300万-500万元才能度过余生。那么,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

  在他看来,养老金会在17年后巨额上涨,参照过去,根本的问题在于币值的不稳定。1990年,M2(广义货币供应量)、M1(狭义货币供应量)和流通中现金的余额分别为1.53万亿、6950亿和2644亿,到了2007年则分别为40万亿、15.2万亿和3.1万亿,不到20年,分别增长了26、22和12倍。而实际的社保基金累计结余目前还存在近90%的缺口。

  

  专家提醒:

  年纪轻轻就该有根“养老筋”

  

  如果说真的需要1000万元在2027年养老,那么对一个月薪不过5000元、现金存款为100万左右的上班族而言,有没有可能实现?

  “这样的资产情况要实现17年增长10倍的目标,意味着该投资者所做的投资必须保证至少每年20%-30%的收益率,意味着维持相当高的收益率,而高收益伴随着的,就是高风险。”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财富管理中心主任余东升说。

  他的观点是:未来是否真的必须要1000万养老,这本身是个伪命题,因为其间不确定的政策因素就有许多;而同时,投资市场本身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几乎没有一种理财产品,能够明确投资收益目标。

  “数字无法预测,关键是钟教授的观点给我们一个警醒:除了固定的工资收入,年轻人一定要有投资理财的意识,至少通过一定的理财产品配置跑赢GDP、跑赢通胀,不要让资产贬值。换言之,年纪轻轻就该有根‘养老筋’。比如,你在25岁刚参加工作时,就得为退休之后的生活做个理财规划。”

  “即使届时真的非需要1000万元养老不可,现实不会这么恐怖。”丁志毅引用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柴晓武早在2005年就提出来的“以房养老”的观点,“计算养老资产的时候,如果把房产计算进去,那么10年前花100万购买的房子,10年后的今天,增值到1000万元完全是可能的。”

  

  未雨绸缪

  哪些东西可以抗通胀

  

  对许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养老似乎是一个比较遥远的话题,而浦发银行杭州分行金融理财师滕媛媛指出,理财绩效有三个因素:本金、时间、投资回报率。在相同的本金和投资回报率的基础上,时间越长,收益也相应会越大,所以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还是应提早做好养老规划,未雨绸缪。

  “从养老金的筹措方式来看,当年轻人踏入退休行列时,仅靠传统的储蓄和社保养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的筹措方式,如购买商业保险。对投资者来说,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是比较稳健的方式、方法,作为社保的补充。”

  “此外,投资者需要注意,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然会导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像有的投资者手里的房地产资产较重,更好的方式是做好财富的搭配和资产的组合。”高赛尔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瑞雷说,“从长期来看,基金、蓝筹股、黄金等方式,可以较好地抵抗通货膨胀。”王瑞雷说。

  (摘自《今日早报》夏芬娟 徐静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