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汽车贴膜店的很多,可母志宾开的贴膜店与众不同。遇到顾客,他不是先向你介绍膜,而是先讲解光学知识,然后教顾客如何去辨认膜的好歹。就凭着这一招,大量顾客冲着他的诚信而来,每个月给他贡献了8万多的毛利。
货车司机下海转行
母志宾以前是大货车司机,长期跑长途。久了,他手上和脸上的皮肤长期被晒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还得了皮肤病。所以,一开始流行汽车贴膜,他就很快去贴了。
贴过膜的车,太阳是不那么晒人了,不过新的麻烦又来了。一次贴膜后,玻璃无缘无故地爆。还有一次贴膜,几天后膜居然化了……
贴膜的次数多了,他发现贴膜市场非常混乱。大多数市民都无法分辨膜的好坏,有时候遇到不良商家,花了钱也贴不到好膜。而由于汽车数量的增加,对膜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感觉生意好,母志宾决定开贴膜店。考虑到市场太混乱,他决心从自己做起对市场进行改变。
先学光学知识垫底
下海之前,母志宾也并不了解膜。为了了解这个行业的真相,他开始找大学的物理老师学习光学知识。
学习光学知识后,能够判断膜的好坏了,他才发现,原来贴膜市场的混乱远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不仅几百块的膜卖几千块是平常事,并且常常有不合格的膜在市场上卖,不仅伤害消费者的眼睛和身体,散发出来的有毒气体也是慢性毒药。
他觉得,对于膜的好和差,是完全能够直观判断的。只需要一定的光学基础,如果再有辅助仪器,顾客自己就可以分辨膜的好坏了。
先教知识再做生意
于是,母志宾在出售贴膜时,就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先向顾客介绍光学知识,然后再讲膜的相关用途和知识,最后让顾客自己去判断好坏和挑选想要的膜。
他称,目前市场上一些经营汽车贴膜的商家为了赚超额利润,会故意不讲清楚膜的指标,而只说“这是进口膜”、“那是国产膜”等等,或者说“这种膜可以防爆、隔热、阻挡紫外线和红外线”等等。而顾客一旦弄不清膜的物理指标的含义,就会很容易花高价买到进价很低的膜。
实际上,汽车膜不等于国产的就不行,关键要看其主要用于什么用途。比如车经常跑高原,就要贴对紫外线阻挡率高的膜。而一般在城市里跑跑,就应该贴对红外线阻挡率高的膜。再比如风挡专用防爆膜,国家规定通常要具备70%以上的透光率,外后视膜透光率必须超过50%以上。这些,只要靠光谱仪一测,什么都一目了然。顾客知道这些知识以后,对膜的价钱就应该有很直接的判断,就不会花高价买歪货了。
接下来,在他的店中,他配上光谱仪,各种膜随时让顾客自己去测指标。而相关知识,他也先讲给顾客听。这样的营销手段,让顾客觉得他很诚实,愿意照顾他的生意。于是,他的店生意越来越好,现在一个店每月可以赚几万块钱。
成本收益分析
投入:约30万元(含店铺租金、店面装修、备货及设备)。
人工:员工20余人,平均收入2000元/月。
销售:其产品多款,车身膜分4个档次,前档膜分为3个档次;产品价格在1500元—5000元之间。
利润:一个月毛利润大约在8万元左右。
专家分析
诚信就是最大卖点
看起来,货车司机母志宾的贴膜生意似乎没有什么销售技巧,但是他有一个最朴素的营销策略,那就是诚信经营,而这恰恰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行业人士都知道,贴车膜这个市场很混乱,贴膜的质量也参差不齐。而顾客并不了解这些专业知识,所以就给了一些不良商人赚昧心钱的机会。母志宾虽然只是一个货车司机,并不懂太多营销策略和技巧,但他敢于挑战行业潜规则,勇敢揭示行业内幕,就凭诚信这一点,照样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做生意就是做人。”话拙理端,母志宾诚信经营就是最大的卖点。
创富秘籍
做生意先当老实人
身处一个暴利行业中,只有他敢于挑战行业潜规则,勇敢地向消费者揭示贴膜的真相和内幕。所以,他的店成为重庆本土贴膜界最诚信的商家之一。
母志宾称,刚开始开店的时候,贴膜市场还很混乱,车主都是任凭商家敲棒棒。而他教顾客用光学知识识别车膜后,顾客仅凭店里的仪器就可以鉴别膜的好坏。这样一来,他就遇到很大的压力;很多同行不满意他,甚至说他坏话,还到他店里故意找茬。但他不为所动,最终坚持了下来。用他的话说:“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做生意,但我知道做人要老实。我相信老老实实做事,总没得错。”于是,靠了诚信,母志宾在贴膜行业立起了一根标杆。
(摘自《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