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1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熊相入:“云南咖啡王”的生意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994年,熊建立自己的咖啡种植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滚动发展,目前已有12万亩,比中国第二名咖啡种植企业大10倍。后谷主要出口原料给几大咖啡商(雀巢、麦氏、纽曼和伊卡姆),销售额逐年攀升,2009年达到2.8亿元!

  □ 王一民 张小柯  

  2010年初春,云南,德宏州。此时已过了咖啡的收获季节,这里只剩下大片绿色的咖啡树,以及散落在枝头间的几个红色咖啡果。即使是酷爱喝咖啡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原来中国有块地方也盛产这种洋东西,并且是除原油以外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商品。

  眼前这块咖啡园的主人叫熊相入,是云南后谷咖啡公司创始人。  

  天时地利滋生咖啡梦  

  国内能够种植咖啡的土地很少,只有云南和海南处在咖啡地带上(赤道两旁南北纬20度的热带地区),有着天然的种植环境。咖啡树喜静,而海南时常有风,也因此有组织称中国98%的咖啡种植面积都在云南。咖啡分大粒种、中粒种和小粒种,品质以小粒种为上乘。云南产的即为小粒种。国际上,蓝山咖啡被称为顶级咖啡,其次是哥伦比亚咖啡。中国的云南和海南都称自己是和蓝山在同一个纬度,能种出超过哥伦比亚,接近蓝山品质的咖啡。

  如今,熊相入已摸索出一套自己在咖啡种植业的生意经。他曾经做过橡胶、玉石生意,后来全心经营咖啡。他给后谷制定了三步走计划:种植——深加工——终端品牌,要在积累好种植和深加工能力的基础上,于2011年前后上市,然后打造后谷咖啡品牌。  

  摒弃“公司+农户”  

  资料显示,全球咖啡年产量在700万吨左右,贸易额则达到10万亿人民币。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咖啡的消费市场巨大,原料提供商由于在产业链上的附加值低,并不能分到更多利润,而且受环境影响风险极大。熊相入认为,解决附加值低首先靠管理。“有了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标准化的种植技术,别人一亩产半吨,我一亩产一吨甚至一吨半。别人供原料是没有利润的,我供原料有高额利润,这就需要管理。我们必须走规模化,采用与国际化接轨的农业标准化技术体系,有这个完善的体系才能确保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才能确保大规模供应原料的同时,还能够有钱赚。”

  后谷以前多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公司提供给农民种苗、化肥、农药,还提供技术员指导。后谷与农户签订合同,规定后谷按照市场价收购果实,并从中扣回种苗、化肥钱。到了收获的季节,如果后谷的收购价格低于市场价,农户就会卖给其他公司。如此,后谷当年的咖啡豆供应量可能无法保证。

  2007年,当地政府正式出台土地流转政策。农民可以把土地租出去,最长可达70年,公司则可通过租赁得到土地使用权。后谷从2008年开始大量扩展租赁模式,也就是“自有基地”。其间程序要经过每个农户签字、按手印,进行公证,然后把土地林权证书流转到后谷公司。后谷开始统一土地规划,让农户抽签,再重新分配给其管理,抽的地不一定是农户自己原来的土地。云南山区地广人稀,一家农户有上百亩土地(大多是山地),后谷在三年内分三次把70年租金全付给农户,按一户100亩,每亩地50元/年计算,70年的租金是35万元,这对农户有很大的吸引力。农户变成了产业工人,同时获得租地和工资两项收入。

  后谷想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不能控制产品的问题。通过和农户签约以及租地两种方式,后谷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土地流转政策确定后,迅速把自有基地增加到8万亩,农户合作模式变成4万亩。而云南省咖啡总种植面积也不过35万亩(海南现有种植面积仅几千亩),后谷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咖啡原料提供商。熊相入预备在三年内达到30万亩,以后争取到100万亩种植面积。  

  做深加工是为了做品牌  

  在产业链上,原料提供商处于最低端,种植企业赚的都是辛苦钱,而且每年产品价格波动很大。如何提高抗风险能力?熊相入决定进入深加工领域,做速溶粉(速溶咖啡拼配之前的一种工业原料)。这样毛利率就能从原豆出口的15%上升到26%左右。

  2008年5月,后谷的第一条生产线开始运行,这也是它的第一个深加工厂,有3000吨速溶粉加工能力,总投资超过1亿元。同时,10000吨产量的厂在建设中,总投资4.6亿元。目前,国内一共只有四个咖啡深加工厂:力神、雀巢、麦斯威尔和后谷。雀巢在广州的生产线有2000吨,麦斯威尔1000吨,海南的力神几乎可以忽略,只有300吨。后谷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速溶粉生产者,只是不像雀巢卖终端速溶咖啡,而是卖速溶粉。

  以前后谷80%的咖啡原料供给雀巢,有了自己的生产线后,熊相入停止为中国雀巢供货,但保留了向雀巢其他国家工厂的原料供应。目前,后谷的产品有两种:豆和粉,咖啡豆占80%,主要提供给欧美国家;速溶粉占20%,出口新加坡、韩国等十多个国家。产能10000吨的工厂投产后,二者比例将达到5∶5。对于未来大量速溶粉的销量,熊相入很自信:全球每年80万吨粉的消耗量,后谷的1万吨是无论如何都能消化掉的。

  介入深加工之后,后谷三步走的最后一步便是品牌了。目前咖啡市场格局清晰明了:速溶粉市场中,雀巢稳稳占70%市场份额,麦斯威尔20%,摩卡和其他品牌分剩下的10%。咖啡店则有星巴克、上岛、迪欧、两岸。后谷从哪里入手呢?

  在德宏州芒市的一条街道上,有一个后谷咖啡吧,它常常是政府接待嘉宾的首选场所。后谷同时还在两个渠道进行实验:超市和自动售卖机。在昆明的超市里,有后谷的三合一速溶咖啡,价钱和雀巢相当,每小包1元钱。后谷现在的策略是跟风:雀巢摆在展示架上层,它就摆在下层;每一种产品都相互对应,上面是雀巢蓝山风味,下面摆上后谷蓝山风味。同样的促销方式,雀巢的促销员做什么,后谷的促销员也做什么,包括讲解的内容,方式都是一样的。

  此外,昆明市还有1000台自动售卖机,这种机器在韩国和日本很常见,但在中国大陆几乎没有。投币1元或几元就可以在上下班路上,享受到一杯又快又便宜,而且热气腾腾的咖啡。尹於舜说,一旦大规模做终端,就必须保证质量安全、稳定。比如速溶咖啡,真正的高技术含量并不是速溶粉的深加工,而在口味拼配上,后谷的技术过关吗?它是否知道什么样的口感能抓住顾客的味觉?

  以上三种终端运作方式被熊相入称为“三位一体”,既涵盖了星巴克、上岛的咖啡店渠道,又有雀巢的超市渠道,还增加了上述几者没有的自动售卖机。咖啡吧高峰期的时候每天能有1万元的收入,超市销售额每年在增长,一台自动售卖机则是每天40、50杯的量。合起来,几种方式每年大概贡献3000万元左右的收入。

  目前,后谷正在引入风险投资。熊相入的想法是,引入风投后,与资本一起选定一个专业的第三方合作伙伴,让专业的力量来做品牌。   相关链接  

  几大世界著名咖啡产地  

  巴西:

  巴西是世界第一大咖啡生产国。咖啡分为山多士、里约、维可多利亚、巴伊亚等好多种。其中以山多士量多且质好,占世界总产量第一位。山多士属中性口味,苦味较柔,酸味也低。它也是混合其它咖啡的最佳选择和初学者入门应品尝的第一咖啡。   

  哥伦比亚:

  仅次于巴西,曾经是驰名全球的世界第二大咖啡生产国,现已被亚洲的越南取代。较有名的产地有“麦得林”、“马尼萨雷斯”、“波哥达”等,皆为阿拉比卡种,是世界流行的咖啡。香味中等,口感圆润,入口苦,入喉酸,但味道醇和。   

  印尼:

  印尼是世界上重要的咖啡生产国,主要产地有爪哇、苏门答腊和苏拉维西。印尼的咖啡豆虽然没有非洲的咖啡豆那种香果美酒般的醇味,但却有“甘美药草般的浓味”。由于曼特宁的咖啡一向被视为较高级的,商人们便常常以它为商标。印尼的咖啡品种99%为罗布斯塔种,除曼特宁外,还有爪哇、加由山、卡洛西等品牌。

  越南:

  现在的越南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咖啡生产国,取代了原来哥伦比亚的地位。

  越南是世界上中粒咖啡的最大生产国,年产量约为70万吨。多数中粒咖啡被用于生产速溶咖啡。

  此外,牙买加、夏威夷、哥斯达黎加、 古巴、也门、肯尼亚都以盛产咖啡而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