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1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古越龙山为“做大”孜孜以求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后女儿红时代

  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跨出了与大股东利益捆绑的实质性一步,正式进入以审慎扩张、并购、创新为特征的后女儿红时代。

  2010年3月19日,古越龙山宣布正式完成定向增发,以8.8元/股的价格向包括大股东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黄酒集团”)以及江苏南京的华瑞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和自然人定向增发7613.63万股用以收购黄酒集团旗下的区域性品牌女儿红和营销体系的扩建。     

  静待收购重组时机  

  近日,古越龙山董事长傅建伟透露,女儿红被装入上市公司后,将借助古越龙山已有的全国市场渠道,从区域品牌变身全国性婚庆喜宴市场的主打产品。同时他表示,“我们希望由自己的品牌来填充可能会被竞争者占领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将保证利润空间的逐步提升。”傅建伟称,本着这个理念,古越龙山除了自建厂以外,也有意在未来适当时机开展收购、重组。重组的对象不仅限绍兴,同时也可能涉及产业上下游。

  “坚持既有的全国化和高端路线,可以使古越龙山在未来发展中更明确金字塔型的品牌结构。但由于古越龙山全国化战略执行时间还不是很长,推进的速度也不是很快,这是从黄酒发展的历史所决定的,同时从成本角度来说,也不能一下子把市场很多的份额和品牌之间不适应的部分拱手让给人家。我们需要逐步推进。”傅建伟表示。  

  孜孜以求做大规模  

  在傅建伟看来,与行业内的竞争对手一决高下并非中国黄酒产业目前的首要目标。一份来自第三方统计的全国酒类资产总量表可以说明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的黄酒在中国发展的尴尬境地。2009年黄酒的全国资产中量仅与北京市全年的啤酒资产总值、山东省的全年白酒资产总值相当。尽管近年来,湖南、湖北、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地区市场的发展正在抬头,但从整体数据来看,1999年至2009年,中国黄酒行业的资产总额也仅翻了2倍,“全国酒类行业总产量,黄酒仅占5%。知名度和实际的程度名不副实,的确是黄酒所面临的一个典型现实。”傅建伟于2010年3月15日表示,“做大规模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扩大产能的希望之一来自于古越龙山已经投入建造的30万吨级绍兴袍江黄酒工业园区。这个征地面积1250亩,计划分三期、总投资25亿的黄酒生产工业园区的一期项目已于2009年开工。“以后会覆盖黄酒生产,黄酒工业旅游,黄酒文化,水乡文化于一体。地方政府非常支持,我们想用五年时间全部建成。”傅建伟表示,“作为一个黄酒龙头企业,我们率先发出一个信号,我们在做大规模的决心和信心是很大的。”

  市场容量是否有那么大?竞争对手的一些做法已经证明黄酒的蓝海市场还非常巨大。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金枫酒业在整合了和酒与石库门黄酒资产后,短短数年时间里在上海及华东市场形成了创新风格、口味清淡型的海派黄酒,销售几乎已在上海稳占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毛利也节节攀升,超越了古越龙山。  

  找准自身的定位  

  在2009年底销售开始恢复的过程中,古越龙山还对上海市场采取了新的销售策略试探。在2010年1月-2月间,对屋里厢等一些品牌的黄酒实行了终端控量的饥饿疗法,“最后结果非常好,价格不乱了,经销商开始有信心。”傅建伟说,上海农工商、卜蜂莲花等超市里,古越龙山在走道显眼的位置搭起了古色古香的沈永和酒楼,古越龙山的酒楼。加饭、元红瓶装和零卖的黄酒都陈列其中。

  深挖原酒金矿,也是古越龙山从海派黄酒的成功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上海海派黄酒的创新和成功,事实上是把绍兴黄酒越陈越香的概念颠覆了。”中国黄酒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黄酒是需要有时间,精酿的原料,并需要长时间储存的东西,并在口味上进行改良。古越龙山的原酒交易也正是在回归黄酒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创新模式。”

  据悉,2010年3月15日前,古越龙山已经完成了2009年4月底的销售任务,有望实现2009年底古越龙山制定的2010年上半年要力争完成计划目标60%,3月底前力争完成计划目标40%的规划。

  (钟 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