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三”位子徘徊数年后,中国汽车业两年完成两次跨越,坐上头把交椅,创造了一个令人瞠目的中国神话。从全球版图看,当一个区域汽车市场发展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时,车企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接下来该怎么做?时下中国,当各大企业已将把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区域市场做细做透时,冲破区域市场的羁绊就变得在所难免。
如今,北方诸侯已摆出南下姿态,而日系盘踞的南方,在丰田事件余波未平之际,究竟是选择固守,还是继续北进?在上海通用率先迈出国际大品牌“开发西部”第一步后,他们会选择南下还是北上?
更重要的是,当中国市场不再被简单看作一个区域市场,而是一个具有辐射能力的区域中心时,想要走出“一片新天地”的恐怕不只是自主品牌,同时也包括那些布局中国的合资品牌。
对进 突破南北版图
“我们计划在广东投建新工厂,生产大众、奥迪和斯柯达品牌车型。同时,还将在2010年至2012年间投放20款新产品,其中大部分车型将选择在南方上市。 ”日前,大众中国CEO范安德表示:公司“南方战略”正式启动,大众欲以此撬开被称为“日系领地”的南方市场。
数据显示,2009年,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为19%,但其在南方市场仅为10%左右。南方市场七成份额被“东道主”广本、广丰、日产三家瓜分。南方市场成为大众在华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大众“看得到”的突破点。
大众“南方战略”中,最大手笔莫过于投建新厂。据悉,新厂设计年产能为20万辆,预计在2013年建成投产。新厂建成后,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使产品价格竞争力得以提升。这对向以性价比著称的日系车型而言,冲击不小。此外,随着新厂的建成,大众对于南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将更为迅捷。
事实上,觊觎南方市场的远不止大众一家。上海通用就已把当家车型新君越、新君威的上市地选择在南方汽车重镇广州,希望籍此提升新产品在南方市场的关注度;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也将重心南移,把不少重要活动放在南方举办,意在吸引更多眼球。南方市场将不再是“日系车”的世袭领地。
面对如此逼人之势,多年盘踞南方市场的三家日系车企,自然不会任人宰割。除稳固“后方”外,他们也“深入敌后”,“驱车”直驶北方市场,南北车企呈对进之势。作为与丰田和本田合资的广汽集团,去年挥师北上重组长丰,牵手菲亚特,觊觎三菱,与各路诸侯展开了迂回战。随着“广州本田”将这个极富地方色彩的名字改为“广汽本田”后,其进军全国之心昭然可见。东风日产则计划在北方市场建更多销售点,包括在北京设立二手车中心的试点,以此争取更多市场份额。虽然这三家企业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一股“北上”的势力正在集聚。
时下,“对进”已成为国内车市流行词,车企你来我往不亦乐乎,除了市场对竞外,品牌对竞也是一种趋势,自主品牌染指中高级市场,奇瑞旗下瑞麟G5、中国版“劳斯莱斯”吉利GE等中高级车相继亮相。而合资品牌则下探中低端领域,上海通用新赛欧已率先上市。无论何种“对进”,前行之路都充满希望、也不乏艰难。
西进 会猎西部盛宴
西部已成中国车市重地,各大厂商在攻占一线城市桥头堡后,挺进西部成为一股潮流。
去年起,随着小排量车的崛起、二三线市场的扩容,西部新兴汽车市场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的首选。今年,各大厂商愈发重视,竞争呈现升级态势。
新年伊始,西部汽车重镇成都就热闹非凡。1月8日,凯迪拉克全系车型亮相成都。此后不久,上海通用旗下战略车型雪佛兰新赛欧和东风风神H30都选择在成都全球首发。这些新车型都选择在成都扬帆起航,个中含义不言自明。
西部市场地位的提升,离不开市场的快速增长。在国家振兴汽车工业政策杠杆作用下,国内汽车市场一路上扬。特别是西部地区,释放出强劲的消费能力,成为拉动国内汽车消费的新引擎。数据显示,西部车市去年整体增长幅度约为46%,汽车专家普遍认为,正如东部地区前几年快速发展一样,西部车市将经历一个高速增长期。对此良机,众厂商都认同“得成都者得西南”的说法,把立足成都作为剑指西部第一步。通过大中城市向周边辐射,通过中小城镇向乡村扩展,将是车企今后将普遍采取的市场策略。
西部市场的战略地位已不同往日。不少其他地域的车企直接把生产基地开到西部去,转身变脸成“川军”。提起西部的汽车企业,大家也许只会想到长安汽车、长安福特马自达、长安铃木、力帆汽车等,其实现在不少车企已经在西部陆续设厂,新车纷纷“西部造”。日前,总投资36亿元的一汽丰田成都工厂整车生产线顺利启用;设计产能达10万辆、投资30亿的吉利新厂也已投产;而投资近70亿元、设计产能为35万辆整车的一汽大众生产基地也将于年内完工……
这些西部汽车产业的“生力军”均表示,二三线市场潜力巨大,将扮演车市助推器的角色,这个新助推器也是未来车市增长的巨大希望和前景所在,而西部车市是二三线市场的典型代表。其中,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吉利汽车企业已然棋先一招。
跨境 借鉴中国模式
按时下流行说法,到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将有1000万台过剩。这一方面固然体现出目前企业谁也不愿意在持续看好的市场中失去机会的心态,但同时如果中国制造汽车不只在中国销售的话,那么这1000万辆产能的富余,似乎就可以理解了。
如今,不仅自主品牌在琢磨究竟怎么走出去、走到哪里去的问题,许多合资企业也开始规划他们的出口之路了。第一个明确提出出口战略的合资企业是上海通用,新赛欧就是第一款被赋予这个使命的产品。
今年1月新赛欧上市时,上海通用就明确指出,这款由中国主导研发的产品,将肩负起拓展印度等新兴市场的任务。在中国的得失,使得多数欧美车企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位置。欧洲在东南亚及南亚的市场基本上局限于高档车领域,美国更在这个区域无所作为,而在无法放弃的中国市场,欧美车企逐渐领悟到了亚洲新兴市场的脾气。这使得中国市场对于其拓展亚洲为主的新型市场具备了很好的先导和示范作用,而中国市场的容量也允许他们把这里当作一个基地去辐射周边。
不仅上海通用,广州本田自主品牌理念也将在年内正式上线,除主攻国内低端车市场外,被铃木霸占的印度市场也是他们的重要目标。大众的南方战略,选择香港为战略根据地,对于东南亚市场的想法也相当明确。
合资品牌以中国为基地的亚太战略逐步形成,使得自主品牌企业不仅在国内面对着对手价格下探的挑战,而且在未来走出去的道路上,也将遭遇较大的阻力。在三四线城市已难困守,而农村市场未必能马上成为新的支撑时,在境外市场这一仗,对于自主品牌会显得尤为重要。
对进、西进、跨境,是现状,也是机会。
(摘自《新闻晨报》 沈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