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0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花为媒 洛阳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外商投资企业达844家 引资1089.2亿元

  □ 本报记者 李代广 通讯员 王联伟

  

  “‘花会搭台,经贸唱戏’。从1985年起,河南洛阳借助牡丹花会平台举办大型经贸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截至2009年底,洛阳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内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投资合作关系,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844家,全年签订招商引资合同500个,总投资108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15亿美元、市外境内资金239.7亿元。”3月30日,洛阳市政府在郑州举行河南省第28届洛阳牡丹花会新闻发布暨旅游推介会,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立林在发布会上如是说。

  据洛阳市政府副市长杨炳旭介绍,近些年,洛阳旅游业快速发展,历年牡丹花会,客商云集,国内外一大批企业纷纷来洛投资兴业,推动了洛阳经济的发展;去年,洛阳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势头最强劲的城市之一。

  

  牡丹为媒

  招商引资年均成交500多亿元

  

  “洛阳市围绕着花会的举办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在每年的牡丹花会期间,参加经贸洽谈的客商遍及世界各地,招商引资年均成交额高达500多亿元。2009年牡丹花会签订招商引资投资总额达691.1亿元,旅游总人数达1513万人次。”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立林告诉记者。

  近年来,洛阳市积极围绕着“牡丹”做文章,已将“一朵花”打造成了拥有经济、文化、旅游等多项内涵的大产业。

  为了加快牡丹品种的研发,形成牡丹系列产业,洛阳市相继成立了牡丹研究院、洛阳市牡丹生物学重点试验室、中国花卉工程技术中心牡丹研发与推广中心等机构,目前已有近百项牡丹科技成果问世,20多项牡丹国家专利技术获得审批。2009年市牡丹研究院培育牡丹新品种达到106个,新品种牡丹种苗嫁接出5万株。

  

  “新企业新园区新基地”行动

  促进产业集聚

  

  为进一步发挥洛阳市工业、科技优势,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集聚,增强经济实力,从去年开始,洛阳市全面实施了“新企业、新园区、新基地”行动,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

  2009年全年,该市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2649个,总投资达1228.2亿元。在大项目的带动下,新园区不断壮大,中信重工、一拖集团、LYC轴承公司、河柴重工、中航光电等企业先后在产业集聚区建立了新园区。17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7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90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258家。

  “三新”计划的终极目标,就是扩大工业增量、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全面提升洛阳城市发展竞争力,把洛阳打造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副中心城市。

  按照“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链招商思路,依托洛阳动力谷、新材料基地等重大产业基地建设,洛阳市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洛龙科技园区、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伊洛产业集聚区等17个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招商载体,以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为目标,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来一批竞争优势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战略投资者。

  

  创新发展理念

  老工业基地建设活力再现

  

  近年来,洛阳市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着力培育优势产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通过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在努力构建低碳排放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实现了科学持续发展。

  洛阳市以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为载体,在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注重发展新兴工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着力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目前,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一拖大功率柴油机、北玻玻璃加工成套设备、中信重工大型干法水泥成套设备等一大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名牌产品。有色金属加工产业中,铝工业达到100万吨电解铝、80万吨氧化铝、38万吨深加工的生产能力,形成了煤-电-氧化铝-电解铝-铝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洛阳市财政每年拿出1.2亿元作为产业优化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升级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在此过程中,洛阳市还狠抓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节能建设,积极推进工业生产向集约化、清洁化和减物质化方向发展。

  今年,洛阳市将积极实施总投资达5000亿元的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抓好核电、抽水蓄能电站和洛阳石化新增1000万吨炼油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和清洁能源发电设备产业,努力构建低碳排放、就业充分、综合效益良好的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