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30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县太爷”抢图章(中)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赵晏彪

  

  1999年,双星集团以借贷的方式向华青注入600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高档汽车轮胎。几乎是伴随着资金的逐步投入,企业效益的飞轮也快速转动起来。华青这种喜人的好形势,更让汪海为创出轮胎名牌鼓足了信心。

  然而,由于地方政府的官本位思想严重,汪海好梦难圆。

  事情是这样的。华青借双星的财力发展起来以后,当地政府出来伸手“摘桃子”了。在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时,胶南市单方提出在新设公司中无偿持有华青493.2万股的股权。消息传到双星,汪海一听气愤之极。这493.2万股权本来就是属于华青工会的,胶南市从来没为这些股份出过一分钱,无偿将这些股份划归政府是不合法的。政府是服务企业的,怎么能剐分企业的钱财呢?汪海坚持自己的观点,双方经过半年的争执,胶南市政府最后不得不放弃了493.2万股的持股要求。但是,由于这次的股权争议惹恼了胶南市政府,现官不如现管,一些个别领导气急败坏,百般阻拦华青公司的注销工作。

  按照1999年签订的《吸并协议书》,双星向华青股份全体股东按1:1的比例换取其所持有的全部华青股份,之后华青股份依法注销,将资产和负债全额划到双星名下。

  2001年6月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文,同意双方按1:1换股吸收方案。要求在2001年8月31日前完成所有转换工作,并在9月15日内将总结报告及有关文件报证监会备案。

  证监会的文件下达后,注销“华青”,重新设立新公司的工作已迫在眉睫,若不能按证监会的要求完成全部过程,那将影响到双星的声誉和在股民心中的形象。

  胶南市政府视《吸并协议书》和国家的法规为儿戏,要求先按他们同意的持股比例注册新公司,然后再注销“华青”公司。这纯粹是违约、违规的做法,汪海坚决不同意。他代表双星向青岛市政府递交了紧急报告,说明了情况的严重性。

  青岛市体改办接到这份报告后,召开双星和胶南市参加的协调会,并且通知华青股份公司的领导带公章来办理公司注销手续。

  胶南市委有关领导收到这份通知后,不但不同意注销华青,还命令胶南市体改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华青公司拿走了华青的公章,以这种野蛮的行为阻止华青的注销;胶南市的国税、地税机关,也以“市政府有交代”为由,拒绝提供注销华青公司的相关证明。

  (下期刊登“‘县太爷’抢图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