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24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再任董事长 宋曙光重掌太平人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邓雄鹰

  

  3月22日,原太平人寿董事长何志光正式获得保监会批复,接替孙兵成为新华人寿总经理,同时,太平人寿也将迎来新的舵手——现任太平控股副董事长及执行董事宋曙光将再度担任太平人寿董事长。一场震动业界的人事变动终于落下帷幕。

  据了解,宋曙光重返太平人寿,已经过中国太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批准,只待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3月19日,中国保监会批复了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请求,同意太平人寿增资14亿元至37.3亿元人民币,为太平人寿复业来最大的一次增资,增资幅度达到60.09%。

  2010年初的太平人寿颇不太平。

  新华人寿原总裁孙兵请辞的消息沸沸扬扬之时,时任太平人寿前董事长的何志光传出拟赴任新华人寿,成为震动业界的又一枚重磅炸弹。

  坊间同时传言,2009年4月始担任太平人寿总经理、与何志光共事多年、同样系出平安的郑荣禄也可能追随何志光至新华人寿。

  一时间太平人寿传言多多,人心不稳。而此时太平人寿最需要的就是“稳”字当头。

  最终,郑荣禄留了下来。太平保险集团留住郑荣禄,一是看重他的学识和才干,二是由于同时失去董事长和总经理两位高管,无疑会给太平人寿带来很大打击。一位太平人寿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郑为人十分低调,虽然确定留任太平人寿,但其并未对公众“辟谣”,仅在全系统大会上公开表示不会离开太平人寿,以稳定人心。

  郑荣禄的压阵,使得太平人寿能略微轻松。而宋曙光回任太平人寿董事长,则更有利于整个管理层,乃至太平人寿的稳定。

  事实上,2004年11月至2008年11月的4年间,何志光担任太平人寿总经理期间,宋曙光就曾担任太平人寿董事长。而且,和何志光一样,宋曙光也有超过20年的保险从业经历,此前在国家计委、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保监会等工作,后任中保控股副董事长及执行董事。

  据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3月12日发布的公告称,宋曙光在太平人寿担任董事长期间,参与太平人寿策划及营运事宜,并与太平人寿之管理团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董事会相信其能凭“超卓的能力丰富的经验确保董事长职务能够顺利交接及继续带领太平人寿取得成功”。

  何志光的离去和新任董事长的到来,太平人寿会否改朝换代?一位曾在太平人寿供职过的资深人士分析,不太可能大幅变化。

  首先,作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子公司,太平人寿本身非股份公司,目前无法直接上市,战略方针均是围绕母公司服务,事实上,不论掌舵者何人,都不太可能跳出这个大框架。该人士分析,这也许是生性“闲不下来”的何志光毅然离开的原因之一。

  而新华人寿自康典空降和孙兵离任之后,显然有意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对何志光的吸引力更大。

  其次,宋曙光曾担任太平人寿董事长,加上其本来就是太保控股的副董事长,对于太平人寿的既定战略和路线非常熟悉,不太可能突然改变。

  其三,主管经营的郑荣禄已经在任近一年,其留任为太平人寿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支持。

  太平人寿方面的发言人也否认了何志光的离任与公司既定战略之间的联系,并表示,太平人寿的发展与中保国际对其定位一致,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太平人寿方面表示,复业以来,太平人寿始终以价值为导向,坚持内涵式发展,积极探索可盈利的持续增长模式。

  2006年中保国际公布的年报显示,其旗下的太平人寿在开业5年来首次实现盈利,去年实现净利润3.13亿港元,这也是中保集团当年扭亏为盈的重要原因,此后太平人寿一直保持盈利。

  链接:

  宋曙光简介

  宋曙光,1961年生,吉林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年8月至1993年9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一般事务、政策、法律及政策研究等部门副处长;1993年10月至1998年10月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处长、部门副总经理;1998年11月至2000年4月任中国保监会财务会计部主管;2002年担任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职;2004年11月担任中保国际执行董事、太平人寿董事长;同时担任太平养老与太平资产董事。2008年8月任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