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晏彪
2004年9月上旬,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名牌暨质量管理先进表彰大会”,正式授予双星全钢子午线轮胎“中国名牌产品”证书及奖牌,这足以证明双星的非凡魄力——在整个轮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刚刚杀入这一领域,居然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一举摘下这样的殊荣,无论如何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媒体面对双星多元化的成功,曾经称谓说,“汪海几乎是一夜之间由‘鞋王’入主轮胎行业。”勾勒出汪海在商界的大将风采,描绘出了双星的又一喜人的图景。
但是,了解双星的人都知道,成功并不这样简单,汪海在预见轮胎行业前景之后,走上了一条长满荆棘的道路。几经迂回迈进,几经斗智斗勇,才在这一行业里崭露头角并成为后起之秀的。
1999年前后,各地兴起一股高科技风潮。当时各行各业最时兴的就是搞高科技,一窝儿风地引进外国的“新技术”。汪海与外国企业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深知他们不可能把自己用来看家的“高科技”转让出去。中国企业搞高科技,大多数是跟在老外的屁股后面跑。一些所谓先进的生产线,其实是国外80年代、甚至是70年代的技术,是他们认为已经失去市场前景,才转让出去的技术。在汪海眼里,中国企业的强项还在于加工业、传统制造业。
当时,双星股票上市,募集到大笔资金,汪海要为双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决定避开当时最热门的高科技产业,寻找潜在的商机。
(下期刊登“鞋王的轮胎大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