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潭市的西北角上,有一条宁静的老街。这条被一些人当作证明湘潭市政建设发展缓慢的街道,却是经营文化传播公司的张贵祺钟爱的休憩心灵之所。每当走在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圆滑润泽的青石板上,看着道路两旁古色古香甚至略显陈旧的两层古典木房,张贵祺总能感到久违的轻松,思路也似乎分外清晰。
老街相逢
2009年9月里的一天,当张贵祺又一次踏上这条老街的时候,他脑子里的思绪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纷乱。
金融危机一年来,经济形势尽管从重挫中露出了复苏的苗头,但未来依然扑朔迷离。公司业务增长乏力,楼市股市看来也不是可靠的避风港,通货膨胀成了张贵祺一直忧心的问题。想来想去,张贵祺决定要做一个最实在的项目。不仅要实在,还要是最不受经济波动影响、最“简单”的项目。
刚踏进老街没两步,张贵祺发现,安谧沉静的老街今天似乎有些不同,前面不远的拐角处传出了难得的喧闹。走近一看,一个小铺子门前竟有一大队人在排着队买烤饼和豆浆,吵吵嚷嚷的好不热闹。张贵祺来了兴趣,也凑进了队伍里。
刚排进队伍,张贵祺远远就闻到了烤饼扑鼻的香味,细看之下,饼竟然就是贴在临街的陶土烤炉里用木炭烤的,怪不得有一股醇厚的炭火香味。再向周围的人一打听,这家烤饼店刚开了一个多星期,只卖烤饼和豆浆,生意天天这么火爆。
烤饼和豆浆,这不正是自己追求的最简单又最不受经济波动影响的项目吗?张贵祺想起了前两年曾红遍全国的“掉渣烧饼”,为什么自己不能打造一个更成功的“掉渣烧饼”呢?张贵祺简直喜出望外,恨不得马上就拜烤饼店老板为师!
饼店老板并没有当上张贵祺的师傅——饼店老板张穗穗比张贵祺小了20多岁!原来,这家铺子本就是穗穗家的,穗穗从小就爱吃外婆一手烤制的贡菜香饼和石磨磨出来的豆浆,辞掉导游的工作后,她干脆把家里的老铺子改成了烤饼店,就卖当年外婆亲传的香饼和豆浆。不出所料,这种返璞归真的美味大受欢迎。
来老街找灵感,没想到反倒和项目不期而遇,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张贵祺几乎当场就定下了这个项目:由他投资,穗穗做技术支持,把贡菜香饼推向全国!
老味道,真味道
找到贡菜香饼的项目,凭的是运气和热情,但真要做好这个简单的豆浆和饼,却需要完整的商业链条。然而,简单往往意味着容易被模仿,若李鬼泛滥,还谈何全国扩张?
一个优秀的产品插上了文化创意的翅膀,腾空飞翔自然是它必然的方向。为了进一步增加“老铺子”的“家味道”,张贵祺又专门设计了别具湘西古镇特色的店服、深具乡情韵味的店训。至于店内装潢,则采用了湘竹纹饰的壁纸——不仅契合老铺子的形象,更能大大节省成本!
2009年12月,烤制贡菜香饼的陶土烤炉和磨制豆浆的新型石磨相继取得专利,这也意味着,老铺子·家味道开辟的全新的原生态民俗休闲食品市场将正式打开。一块巨大的市场空白已经显现,只待张贵祺“该出手时快出手”!
通向明天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对老铺子·家味道而言,这句俗语似乎并不适用。2009年12月开在湘潭大学附近的第一家店,开业伊始便火爆异常,甚至胜过了当初老街穗穗家那个真正的老铺子。
开业第一天,已经升为“创意总监”的穗穗亲自坐镇,店子附近都流溢着那不变的浓香,循香而来的大学生顾客络绎不绝。晚上7点30分,老铺子·家味道联建第一分店正式打烊,首日营业额竟超过2000元!
第一家老铺子·家味道一鸣惊人,随后开张的钢城第二分店和板塘第三分店也趁势而起,目前日均营业额都在2000元左右。市场的反应肯定了张贵祺的眼光,长沙、株洲、娄底等省内分店也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热火朝天的全国招商更彰显了市场对老铺子·家味道原生态民俗休闲食品定位的认同。招商之门轰然洞开,来自省内、华北、西南、长江沿线、东南沿海等省市的投资者洽谈加盟的电话就纷至沓来,近10家加盟店亦已在筹建中。
不过,张贵祺此时想得更多的却是进一步树立老铺子·家味道的品牌形象,完善对直营店的管理和对加盟店的支持。穗穗曾告诉他,希望老铺子·家味道能开遍她当导游时到过的每个城市——那意味着几乎中国的所有省区都要有老铺子家味道。他明白,要实现这个目标,自我的不断进取、与加盟商的互信共赢都必不可少。
(摘自《商界财视网》 蓝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