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许多知名企业都乐于展示在所处城市的影响力:地标式的总部大厦、以品牌名字命名的街道、庞大的就业人口和津津乐道的GDP贡献率等,这构成了中国许多城市里一道独特的商业景观,在某种程度上也塑造了后者的自豪感。但在厦门这个中国最早的沿海开放特区城市,你却几乎找不到陈启泰和他拥有的宝姿品牌的张扬痕迹。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陈启泰成功地把宝姿打造成中国消费者心目中“误认为”的国际知名时装品牌,并令人艳羡地抵御了“中国制造”的廉价形象对奢侈品品牌的诅咒。这个由一位加拿大人在1961年创始的品牌,在1989年后的真正总部就在厦门。
这里值得探访的原因,不仅在于宝姿已跻身中国最具认知度的奢侈品牌的前三甲(AC尼尔森的一项调查称),而且,低调隐秘的陈启泰正从这里出发,试图成为中国百货业第一位强有力的整合者。陈氏家族绝对控股的中国春天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在去年12月15日于香港上市,它在中国已拥有17家百货商场,年销售额达26亿多元人民币,旗下品牌不仅有春天百货,还包括著名的赛特购物中心。
宝姿的成功,让投资者和分析人士相信,陈启泰可能是中国最了解新兴富裕阶层时尚消费口味的人之一。陈的进取心和耐心给维众创业投资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余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维众是春天百货的投资者之一。“他已经足够成功,但是他可以做到依然不满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余如此评价陈。
“每个消费者都是一张白纸”
关于陈启泰的财富轨迹一直是一个谜。他声称只接受西方媒体的采访;除了面对投资者外,他也极力回避在任何公开场合出现,包括春天百货任何一家新店开业。如此刻意低调的原因,也许是为了避免暴露宝姿事实上是一个“中国制造”的奢侈品品牌的事实。
人们只知道陈启泰在加拿大完成了大学学业,并成为该国公民。他和他的兄弟于1975年成立了一家合同加工企业,名为Etac Sales Ltd.,为宝姿做代工。1989年时,宝姿品牌的创始人决定退休,陈氏家族决定买下来。1993年,陈启泰返回中国,着手以厦门为基地,在中国推广宝姿品牌。陈的妻妹提雅·思班妮(Tia Cibani)向陈启泰提交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包括从宝姿1961的品牌名称到其全球标识的全新打造细节。陈启泰回忆当时中国高级成衣市场的情形时说,“每个消费者都是一张白纸。”
陈同时抓住了另一个机会。1992年后,中国开始允许外资商业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法国春天百货集团(Pinault Printemps Redoute,简称PPR)开始拓展中国业务。1998年11月,宝姿即与PPR合资成立巴黎春天百货(中国)有限公司(Printemps China Department Store,简称PCDS)。2006年6月,PPR将巴黎春天百货业务剥离,卖给意大利Borletti集团。残存的中国业务如何交割,成为悬念。目前尚不清楚陈启泰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与PPR达成交易,但自此之后,陈显然获得了巴黎春天百货在中国几家商场的经营所有权和品牌使用权,并开始着力扩张。
从2006年下半年到春天百货上市时,陈启泰通过直接持有或输入管理的方式,新增了12家分店,将版图扩展到厦门以外的多个中国二三线城市,一个新的百货业帝国初具规模。2007年通过收购赛特集团,春天百货将北京赛特购物中心收入囊中。
春天百货南宁店并不是其自有开发的物业,而是南宁航洋国际城MALL的主力店。当时开发商主动找到陈,双方一拍即合。但春天百货并不急于求成,一般而言,对于这类找上门的项目,陈最为在意的是条件是否优厚以及当地是否存在空白市场机会。春天百货南宁店定位为国际一二线休闲类精品店,原因是,春天百货调查发现,南宁本地的百货业态较为单一,要么是纯奢侈品,要么是纯大众百货,缺乏中间地带,但当地的消费者更喜欢时尚休闲类的购物环境,而淡化奢侈品正装的概念。针对南宁的消费水平,春天为此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高端品牌的低端系列,比如阿玛尼牛仔系列,杰尼亚运动品牌,BOSS休闲系列。“一般来说,春天百货不太接受主动来谈的地产项目,而是习惯于主动来找合适的项目品牌。虽然要耗费巨大的精力,求人说好话,但我们还是会找。”一名内部人士说。
VIP!VIP!VIP!
对于百货业者来说,难就难在怎么才能知道哪种特价精品能发挥这一作用——同样重要的是,怎么才能知道某种热门商品何时就不流行了。陈启泰希望借助于对VIP客户的研究,建立起与众不同的客户竞争力,提供除打折之外的更多附加值服务。
维系这一切的则是精细化的数字管理。陈对数字管理最为倚重的是春天百货的财务系统,并借此建立起其对市场的敏感度。与一般百货业习惯分析大众消费数据不同,春天百货通过VIP的消费数据来研究品牌的偏好度,以VIP的消费习惯定位品类和招商组合。在陈看来,百货业的管理者需要看到货真价实的数据。一般而言,用于百货业的ERP数据能够提供超过100张以上财务报表。这些数据形形色色,陈究竟关心哪个呢?首当其冲的是代表市场竞争能力的销售额,第二是毛利率,它体现品牌溢价能力以及招商能力,第三是毛利润,第四是平均交易额单价,第五是交易笔数,第六是体现单位面积的经营效率的平效比,陈通过高层管理者的邮件管理着这一切,他几乎不打电话,不固定地开一些视频会议,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会议上,听完高管们的汇报,他习惯于插话点评,一言击中要害。
2006年,春天百货的VIP顾客对集团整体销售额的贡献率为42.8%,到了2008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至51.9%。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它拥有超过37.1万人的VIP客户。管理重心首当其冲的是VIP服务,春天百货各家分店通常每月甚至每周都有VIP活动,内容方方面面,涉及子女教育、着装建议、时尚话题等,春天百货甚至专门组建了特殊的VIP服务部门,这些在内部被称为白金秘书的员工为高端顾客提供一对一服务,从预约购物时间、停车泊车到陪购等一整套全线服务。
“商业地产项目最近几年开得太多,品牌商到处找便宜的主力店。百货公司和品牌商暗地都在扳手腕。不同的体量会有不同的谈判结果。”九牧王(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聪颖对记者说。林预计今后一到两年内百货公司会有大洗牌。要么进化转型,要么卖楼抛售物业。
这可能对于陈启泰来说是一个良机。尽管陈对在贵州、六盘水这样的二三线城市拓展雄心勃勃,但其内心更倾向于一二线城市。“上海、北京、西安都主动谈过项目,陈倾向于在这样的核心城市以自购物业重资产的方式拓展业务,而非租赁的轻资产方式。”一位春天百货高管对记者说。
(摘自《环球企业家》 岳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