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济谱
作为一个成熟的领导干部,光凭敢于决策还不够,还必须善于决策。何谓善于决策?就是在决策过程中,能够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坚持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的原则,在错综复杂的矛盾群体中,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和主流,进而提出“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解决之道。也就是说,你的决策在众多决策中应该是最优的,是最符合实际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在善于决策方面,邓小平可谓是一代宗师。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英两国就香港回归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由于双方观点、立场存有较大差异,谈判进展得十分缓慢,几乎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这个关键时候,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一方面表明中国政府要坚决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鲜明立场,另一方面提出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这个“一国两制”的主张为解决香港问题指明了方向,成为双方公认的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原则,促成了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不仅十分敬佩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韬略和胆识,而且也为一代伟人敢于决策、善于决策的高超领导艺术所折服。
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是这样,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也是这样。如果企业领导多谋善断,企业无疑会获得许多重要的发展机遇,甚至从此取得长足发展;如果企业领导不善于决策,优柔寡断,肯定会坐失机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以华夏证券原有办公大楼的置换变卖决策为例,当时我们如果把现有的办公大楼进行变现处理,只能按低于成本价出售,可能要亏损7500万元。后来,我们把盘活现有办公大楼和出售原办公大楼结合起来统一考虑,对原办公大楼以变现方式处理,对历史遗留项目以盘活方式利用,这样,既出售了原有办公大楼,又盘活了现有资产,并改善了总公司的办公条件,同时改变了公司对外形象,可谓“一举多得”。
在现实生活中,决策正确与否对事业发展至关重要。错误的决策对事业成功、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危害往往是致命的。前几年证券市场上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决策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国有股减持是国企改革中迟早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大问题。应当说对国有股实行减持,这个决策本身并没有错,但为什么具体方案一经推出,就对证券市场产生那么强烈的震动,最终使得管理层不得不叫停呢?问题就在于这个方案的推出,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的认同程度,没有考虑到投资者的承受能力,也没有考虑到相关的配套政策,也就是说这个决策在具体方案还没有完全成熟时就推出来,缺乏可操作性。这就是虽然做到了“敢于决策”、但却没有做到善于决策的一个典型例子。所以,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导致这个方案流产。此举不仅对管理层教训很深,而且对中国股市的打击也是沉重的,其留下的后遗症需要用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代价去逐步解决。
从以上列举的大量事实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决策问题对于各级领导来讲,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
(作者系华夏证券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