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19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长三角经济或再上“高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多条高铁年内通车,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通过验收,又一个发展黄金机遇期到来——

  

  “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每隔3分钟就可以开出一班列车,全天候运行基本不受雨雪雾的影响……”这就是全国两会期间,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计划中的中国高铁未来的发展模式。事实上,这个“未来”并不遥远,至少在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和上海三地联手打造的城际铁路及高铁项目就将在年内通车,这同时意味着长三角地区即将实现“一小时都市圈”的目标。加上刚刚通过验收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长92.2公里、深12.5米的深水航道,犹如水上高速路,引领“长三角”跨入“大船大港”新时代,引领长江两岸奔向又一个发展黄金机遇期。

  

  多条高铁将陆续通车

  

  据中国新闻网3月17日报道,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沪宁城际铁路将于今年7月1日开通,届时南京到上海时间缩短为1小时。今、明两年,长三角地区多条高速铁路将陆续通车,意味着这一经济发达地区将迈向城际“公交化”时代。

  如同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一样,沪宁铁路也经历了多次提速,上海、南京间往来的时间由“绿皮车”时代的7个多小时提速到目前动车最快2个小时。随着时速达350公里的沪宁城际铁路的开通,这一时间又被压缩掉一半,刷新为1个小时。

  沪宁城铁贯穿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市,全长300公里,通车后,沿线城市间往返时间均在1小时以内。

  继沪宁城铁之后,沪杭高铁也将于今年10月建成通车,时速350公里,届时上海到杭州将由78分钟缩短为38分钟。

  南京至杭州的城际铁路也在加紧建设。宁杭城际铁路全长248公里,自2008年开工以来进展顺利,预计2011年建成通车。这条高等级快速铁路全程设13个站点,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南京、杭州间将实现1小时抵达。

  据了解,这几条城际铁路建成后,都将采用小编组、大流量、公交化的运行方式,最少隔几分钟就有一班车发出。南京人去上海参观世博场馆、杭州人到南京游中山陵将如同乘坐公交一样,随到随走,甚至可以刷卡买票,不用对号入座。长三角将真正进入“公交化”时代。

  此外,江苏的宁(南京)启(启东)铁路、浙江的金(金华)温(温州)线等多条铁路今年也将进行电气化改造,提速后时速都将达到200公里。今后几年,随着京沪高铁以及今年有望动工建设的沪杭磁悬浮的陆续建成,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网将更为密集,城际间出行更为便捷。

  

  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通过验收

  

  据《人民日报》报道, 3月14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通过验收。长92.2公里、深12.5米的深水航道,犹如水上高速路,引领“长三角”跨入“大船大港”新时代,引领长江两岸奔向又一个发展黄金机遇期。

  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将长江“黄金水道”与上海“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两大国家战略紧密相连。

  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犹如神龙昂首,打通长江出海通道,使航道水深达到12.5米,将激活南京以下10多个港口、252个万吨级泊位。上海的“江海联运”优势得以进一步放大。

  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的全面建成,显著改善了长江口的通航条件,极大地释放了长江口航道的运输潜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船舶通过能力和运营水平的提升为货主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一期、二期工程的相继完工,2002年至2009年,仅大宗散货、石油及制成品、集装箱等三大货种运输船舶因运输费节约、中转费节约和中转损失减少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达729.83亿元,相当于工程总投资的5倍。

  长江黄金水道运输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从此,长三角迈入了“大船大港”时代。

  

  运能缺口将缓解

  

  对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来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高铁建成,最直接的改变就是通达性的增强。不过,曾有报道称,如果与发达国家都市圈作横向比较,长三角地区的铁路密度称得上“稀疏”。早些年的数据则显示,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密度为690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5倍;但每万人拥有铁路里程仅为0.16公里,仅仅是全国水平的1/3。还有机构预测,城市化率约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未来长三角人口比重如果达到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圈占比17%的水平,人口总量将比目前增长1倍。无疑,这将大大增加长三角地区运力的压力。

  “虽然这几年苏浙沪地区高速公路路网建设有所成就,但总体运能还是处于相对高位。但在高铁建成后,长三角地区的运能将得到进一步缓解。”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告诉记者,“当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惟一的问题似乎就是相对比较高的票价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在徐长乐看来,目前这些城际高铁项目一旦建成,也将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

  “具体而言,从中心城市到目的地的距离缩短了,在出行更方便的同时,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资源配置方式。”徐长乐说,“比如在上海工作,在昆山、嘉兴等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安家;再如过去在苏州、昆山投资的台商,习惯每周末来上海消费,以后这种生活方式也会越来越寻常。”

  

  经济格局或调整

  

  生活方式的改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或许是长三角区域经济格局的改变。“就长三角都市圈内部而言,各个城市间的同城效应将更为明显。”徐长乐分析称,“在长三角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升级、资源优化配置,甚至是人才流动上,高铁及城铁将起到重要作用。这样,长三角都市圈各个城市的分工将更为明确,功能结合也将更加合理。”

  徐长乐指出,对高铁沿线的城市来说,也要尽快抓住机遇,“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功能,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创新、服务、管理及集散功能上下功夫,部分中心城市如上海就需要由目前的生产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慢慢转变。”

  事实上,一些城市已经在为“高铁时代”的来临提前做准备。“常州刚刚把高铁站所在的当地某镇规划为北部新城的中心。”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高铁项目建成后,只需要29分钟就能到上海。同时,根据规划,高铁核心区将集高铁车站、公路客运站、轨道交通线、出租车站、公交车站、社会停车场等多种对内对外交通基础设施,为新北区构建了一个多模式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目前,相关项目也已破土而出,车站、小区、学校、医院、银行等配套设施正在规划建设中。”(本报综合)

  【相关链接】

  

  世博会进一步推动

  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

  

  据新华网3月5日报道,记者5日从国家旅游局获悉,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中国将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使之成为中国区域旅游的典范地区。

  国家旅游局牵头成立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旅游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部署了近期重点工作,将充分发挥世博会与旅游业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作用,推出覆盖全国的特色旅游线路,配合中央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一系列有社会影响力的节庆活动,放大世博会效应,吸引更多参观者。(钱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