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烨
我们或许可以称汽车装饰正处于一个激进、自负的青春期!虽然每年淘金于此行业的人大多挣得盆满钵满,但年年攀升的“销售额”真的就可以意味着行业在均衡发展,足够壮大了吗?笔者认为:这极有可能是汽车装饰行业人的盲目自负!汽车装饰市场够大,利润购足,但大牌难寻,高端难觅!
纵观整个汽车用品市场,汽车装饰业的入市门槛相对最低,从业人员素质最为参差不齐。尤其在政府鼓励车市从而带动汽车用品发展,媒体关注热捧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下,早期的汽车装饰买卖也许真的无需过多费心经营,简单地卖货即完成了第一批涌入汽车装饰领域的企业原始资金的积累。
似乎是财富来得太快,一些汽车装饰业老板们显然没有对手握大把资金后,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长远、明智的打算。无论是一味地吃“低成本”的老本,做全球汽车座垫市场的“生产基地”;还是着眼于眼前利益,毫无原则地妥协于“经销商”,跟在“流行风潮”屁股后面作附庸者,都暴露出汽车装饰业“品牌运作”、“品牌号召力”的短板。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国内一些所谓的大中型汽车座垫企业,在对外宣传时,常常得意于自己的海外市场份额达到90%以上,年产值在几个亿以上,但是说到底我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呢?相对较低的人工、原材料成本?除了商标上的“MADE IN CHINA”,你还能找出一丝属于“我们”的蛛丝马迹吗?除了“薄利多销”,我们撕开了多大的国外高端市场?所以,就算你挣的是美元,就算你年产值几个亿,也只能证明你的账面资金充裕,而不能借此混淆“高产值”与“高端产品”的概念!多条渠道,把中国商品贩卖到全世界本是好事,只是我们实在不愿意看到中国的汽车装饰业,又沦为“全球的制造工厂”,而汽车座垫“中国制造”更不该成为国际市场中“中低端”的印记!
一定不要让“低成本”、“低价格”成为中国汽车装饰业手中最后一张牌!
金融海啸爆发,海外市场受阻,出口型企业在国内市场杀了个回马枪,老老实实耕耘自己自家门前一亩三分地的内销型企业开始坐立不安!低端市场的狭窄已经被汽车装饰人看穿,塔尖产品对应的塔尖财富被够得上的够不上的各路企业虎视眈眈。在笔者近期的访谈中,问及汽车装饰类企业领导人,新品定位是什么,答案无一例外出奇统一地指向高端市场!但当笔者追问高端产品高在哪时,答案又大同小异地集中在材质的环保、产品质量过硬等几种笼统的官方回答中。面对这种无奈的回答,笔者实在是好奇:当一种高端产品的研发方向大有“雷同”之态时,高端产品何谈差异性、领先性?
人应该自信,但不该自负。笔者不是消极地泼冷水,只是想提醒时下一些满嘴豪言壮语、剑指高端市场的汽车装饰人,高端产品不是说说而已,品牌效应更不是简单地烧钱包装就能实现!在大家抱怨货越来越难卖,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出现铺货、批结、季末退货等畸形关系时,不要躺在“朝阳产品”的大床上懒散地睡大觉,更加残酷的市场洗牌之前,要做的应战准备,需要修炼的内功还有很多,千万不要让“低成本”、“低价格”成为中国汽车装饰业手中最后一张牌!
关于“自行车大国”的说法,已经很久没有被国人提及,时至今日,激起人们极大民族自豪感的,是“千万辆级汽车俱乐部”的称号。当国内私家车保有量急剧攀升,汽车消费文化愈演愈烈,与汽车有关的用品、配件以及售后服务就上升成为极大的朝阳产业并迅猛发展。但是再好的买卖也背不起自负的恶果,虽然很多企业经过初入汽车装饰市场时摸着石头过河的惴惴不安,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是跳出自己的圈子,对比全国各个产业,汽车装饰业连一个响亮的为国内外所熟知的品牌都没有时,谈其壮大实在为时过早。而如若汽车装饰业能更快地迎来产业升级,加剧高、中、低端的差异化,涌现出一些真正的“驰名商标”,我们才可以稍稍欣喜、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