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14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后危机时代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何去何从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是,面对新的挑战,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在后危机时代该何去何从呢?

  最近,由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市场学会商品批发市场发展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领域2010迎新春座谈会”上,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市场学会等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亟待制定可行性对策和措施。 

  挑战来临 危机重重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认为,今后,中国商品交易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面对经济衰退,国外商业加快进入中国抢占二、三级城市,甚至进入四级城市,国内零售企业也不甘示弱,积极与外商“争夺三、四级城市”。而三、四级城市正是商品交易市场的传统地盘。  网上交易额增长突飞猛进。从2002年开始,电子商务交易额每年增长50%-60%。2008年中国网上购物的销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左右,同比增长150%。网上销售不断侵蚀实体商店的销售份额。

  一些实力雄厚的加工企业向原料和销售两端延伸产业链,排挤传统流通业。比如中粮在食品领域的扩张,从田间到餐桌,显示出“强者通吃”,大有越过商品交易市场的趋势。

  商务部正在推广的“农超对接”,实质上变成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对接,有可能越过和架空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些大的超市连锁集团也在探索直接建立生产基地,补给农产品。

  商品交易市场盲目无序发展造成许多“空壳市场”、“饥饿市场”。由于这些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善于差别化经营,也难以形成市场集群,最后只能导致恶性竞争,两败俱伤,甚至几个市场均处于不饱和状态。

  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的质量与安全观念的增强,形成对商品交易市场倒逼机制。本来市场应当形成内在的严格的监管制度,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先发展后规范的惯性思维,以至于为了追求高摊位出租率,放松对商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管。由此引致市场事故频发,削弱了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度,威胁到市场的生死存亡。  

  应对变化 做大做强  

  如何应对零售业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在经济危机中,国内外零售业掀起兼并重组热潮。以此迅速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出于同样的理由,商品交易市场也有必要“做大做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商品交易市场如何在资本、组织和空间方面实现扩张,是个必须正面应对的问题。

  如何应对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高铁生举例说,为适应80后、90后消费者的需要,淘宝网把商店开到手机上去;家乐福根据家庭规模缩小和顾客购物方便的需要,正在调整超市内部空间布局;北京超市发连锁店清晨办店内“早市”。

  那么,后危机时代,商品交易市场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高铁生认为,商品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连锁化与集群化实行空间上关联与整合。

  商品交易市场通过异地连锁既可以扩大经营规模又可以拓宽需求,甚至实现异地异价、空间套利。而且由于市场品牌效应,异地连锁建立市场还可以节约宣传广告费用。

  商品交易市场由综合走向专业化,可以获得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但是难以满足采购商的多样化需求,又不符合范围经济的要求。不能更充分利用市场配套服务体系。因此,又需要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综合,即建立市场集群。即在同一地区或城市,发展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专业市场。例如义乌小商品城、临沂市场、沈阳五爱市场、成都荷花池市场、武汉汉正街市场,都不是单一市场,而是市场集群。高铁生指出,这可能是商品交易市场突破发展瓶颈的一项可取的选择。

  同时,高铁生指出,上述连锁化和集群化,可以依靠自我积累自发生成,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参股合资收购重组,加快实现规模扩张。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消化一部分空壳市场。或者将同质化经营转变为异质化经营,实现市场之间的合理分工,形成互补关系的市场集群。

  此外,高铁生呼吁引进电子商务,开展网上交易,把虚拟市场和实体市场结合起来,把网上展示和订货,与市场提货和物流配送结合起来。(钟尚)   

  新闻链接  

  人大代表提议制定《商品专业批发市场法》  

  “由于规范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的法律散落于各部法律之中,没有统一的商品专业批发市场法,使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在市场准入、税收体系等多方面都无法可依。”全国人大代表、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在此次“两会”上提交议案,呼吁制定《商品专业批发市场法》,以明确商品专业批发市场的法律地位,规范商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管理和运行。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有包括粮油、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等商品交易市场103000余家,约1600万个摊位与店面,上规模的商品专业批发市场达11000家以上,全国性商品专业批发市场流通网络基本形成。而商品专业批发市场交易额已占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3以上。直接从事商品专业批发市场经营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从事与批发市场相关服务业和依托专业批发市场间接从事生产、饮服等就业人员,超过1亿人以上。

  “就我所在的浙江省义乌市来说,近年来,商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更是如日中天,目前,全市商品专业批发市场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摊位超过6.2万个,经营的商品种类包括16个大类、9105个支类,共计170余万种商品。”周晓光表示,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已成为中国流通支柱产业。

  但是,规范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的法律仍散落于各部法律之中,各地商品专业批发市场管理体制、政策和改革步伐不一,出现多头管理和管理真空等现象。“各地盲目重复建设市场现象严重,市场资源大量浪费,不时出现对商品专业批发市场不公正的指责,严重影响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健康发展。”周晓光呼吁,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尽快对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开展立法调查,责成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适时出台这一法律,以明确商品专业批发市场的法律地位,规范商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管理和运行。

  “法律应明确政府在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职能作用,明确批发交易市场投资体制、市场准入条件等法律责任。”周晓光表示,制定《商品专业批发市场》法律时,应明确专业批发市场这一经济组织的概念和专业批发市场组成要素,根据WTO的相关规定和专业批发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保证公民公平享受市场资源的权利。

  (张茵 朱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