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13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老夏布做成时尚新品 年赚10万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位于重庆洪崖洞的“壹秋×”,既是年轻女子綦涛的夏布饰品展示厅,也是其经营场所,现在每年可以给她带来10万元的纯利润。“壹秋×”的墙面和中间地带,陈列着綦涛的展品。展品分为家居实用品、工艺品和艺术品三类,品种繁多却层次分明、色彩和悦,使入店观赏者很难不为所动。

  

  古代做衣服和蚊帐的夏布,早已淡出现代人的视线。可綦涛却以艺术家的眼光,看到了它的价值。这下,她在艺术人与商人间走出了一条创富路。

  

  一幅门帘触发旧梦

  

  綦涛本有份不错的工作,在某企业负责公关推广。尽管拿着高薪,她却心存创业梦想,且多年来一直痴心不改。

  两年前,偶然的机会,綦涛去了趟荣昌。在那里,她见到了有“中国草书”之美称的夏布。回家后,綦涛将夏布做成了门帘。觉得素白太过清雅,就顺手在其表面画了几片荷叶。有了色彩点缀,这幅夏布门帘竟成了朋友争相称赞的佳作。

  不久,一朋友搬新家,綦涛用剩余的布匹如法炮制。得到礼物的朋友爱不释手,称比市面上的装饰画有品位得多。一语道破商机,綦涛开始认真琢磨起创业的事来。

  

  用途改革老布新生

  

  如何令夏布重归现代生活?綦涛最终如此定位:用流行时尚的艺术设计、文化包装,赋予它新的用途。

  綦涛将夏布原本仅做衣服、蚊帐的用途进行了“改革”:用于家居的装饰画、窗帘、屏风、杯垫、桌旗、收纳包;列为工艺品的老地图、壁挂、团扇;纳入艺术品的名家书法、画等。

  

  个性定制独树一帜

  

  夏布店开业后,一张来自上海的定制货单,为綦涛打开了另一扇特色经营之门。

  一年前,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从“壹秋×”里带走了许多餐桌垫和杯垫。不久,该游客的一亲戚给綦涛打来电话,要求为自己的新别墅量身定制从杯垫到墙上装饰画的一批饰品。一周时间,綦涛交出了令客人满意的答卷。而她,也从中获得了不菲的报酬。

  此后,为顾客进行个性化产品定制,并提供装饰布置服务,成了綦涛在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的“利器”。

  

  专家分析:老酒装新瓶

  

  夏布本来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特色产品,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现代社会都市人群反而对这个产品愈发陌生了。

  綦涛却以一个艺术家的独特眼光,对荣昌夏布进行了现代化改良,为这个传统产品找到了新的舞台,进行了重新设计、造型和包装,让老树开了新花,并且发现了其新的市场价值,也找到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老酒装进新瓶,也许重新发掘出来的价值更高。

  

  创富秘籍:细分受众赢市场

  

  谈到将艺术与夏布结合的成功经营,綦涛称得益于细分产品受众和良好的价格体系。原始而濒临绝迹的夏布经过她的创意,不仅融合了现代艺术的元素,更大大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功能和附加值,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对于自己的成功,綦涛毫不避讳“是学习并总结了同业品牌的营销思路”。她将夏布按潜在客户的需求细分为家居实用品、工艺品和艺术品,并与自己“有绘画的功底,又有八年的公关推广工作经验”的特点相结合,最终走向了成功的彼岸。

  在定价上,綦涛依据夏布产品可涉及的领域和消费行情,为经营的夏布品种给定了几十元到上万元的弹性差距,给了各阶层顾客选择的机会,也给了自己赚钱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机会。

  (摘自《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