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令雪
海南产销量第三大农产品——豇豆,由于含有禁用的高毒农药水胺硫磷,近日遭到武汉市农业局“暂时封杀”,三个月内停止进入武汉市场销售。截至目前,武汉共销毁有毒豇豆3596.9公斤,阻止近2.5万公斤海南豇豆进入武汉市场。
“有毒豇豆”
已不是第一次出现
据了解,此次由“有毒豇豆”事件引发的豇豆全面禁销,已不是第一次。在2007年2月,武汉市农产品检疫检测中心就发现来自海南的豇豆农药残留超标,立即下达了2个月的禁售令,那么为何同一种农产品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呢?
专家分析指出,这与豇豆的生理特征有很大的关系,豇豆生理特性与众不同,表皮没有蜡质保护,农药很容易浸透到豇豆内部,被其吸收,这也是南方豇豆存在的普遍问题。有些农户喷洒了被允许的低毒农药,在其安全期未过就采摘出售,农药未被分解或是被吸收就容易引起质量安全问题。
“毒瘤”
非只在武汉现身
在合肥市场,2月22日晚10点,合肥市农业局及市植保植检站在周谷堆批发市场抽检豇豆结果显示,共抽检样品6个,其中2个检出禁用农药残留。合肥市农业部门为此给出3点处罚意见:检出农残的2种不合格海南产豇豆货品就地封存;如对检测结果有异议,被检商家可三天内申请复检;如果不提出复检或复检仍为不合格,将进行销毁和退市。
来自杭州市场的消息称,2月23日,余杭勾庄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蔬菜所有批次都要进行抽检,发现一个批次50公斤的豇豆含有农药残留三唑磷,被当场销毁。
再次引发
有关食品安全的思考
豇豆是海南产销量第三大农产品,远销国内外,“有毒豇豆”在武汉得到了遏制,遭遇禁售的结局,但这并不能保证,它在别的地方不出现。回顾历史,相同的事件再次重演,不免让人叹息,不知是暴利驱使,还是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一连串的食品安全事故,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思考,再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人民生活之根本,国家稳定之基础,社会发展之前提,而接二连三爆出的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却大大增加了我们对这一国之根本的关注和担忧。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做些违法的勾当,以谋取不法利润。
除此之外,政管力度不够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对于不安全食品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透过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真正解决当前问题。
食品安全
当从三方面着手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专家指出,大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好的法律和规范不仅能够打击违法者,而且还可以保护守法者,规范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合理发展。
其次是要加强政府行政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执法必严”就成了打击造假者最直接最严厉的途径。
再次是加强新时代的社会道德教育。那些昧着良心的违法者无一例外的是道德沦丧的典型,对于这种“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只能从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层面上去解决,从根本上消除违法,违法赖以生存的土壤。
从食品安全入手,只有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建立。
相关链接
水胺硫磷
水胺硫磷为高毒杀虫剂,在试验剂量下无致突变和致癌作用、无蓄积中毒作用,但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它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性,作为一种广谱杀虫、杀螨剂,水胺硫磷对螨类、鳞翅目、同翅目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主要用于防治果树红蜘蛛、介壳虫和水稻、棉花害虫。作为一种高毒农药,水胺硫磷禁止用于果、茶、烟、菜、中草药等植物或蔬菜、水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