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孟孟 / 文 刘海燕 / 图

“工资跟着效益走,钱包一年更比一年鼓!”这是“十四五”以来皖北煤电集团职工最直观的感受。
总量突破实现“五年五大步”: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从2020年至2024年累计增幅达61%,年均增幅稳定在10%,实现了职工收入与企业发展的“双向奔赴”。五年来,皖北煤电集团将“以人为本”写在发展蓝图的扉页,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交出了一份饱含温度、分量十足的民生答卷。
收入就业 稳定增长
结构优化彰显“实干者得实惠”:薪酬分配精准向价值创造者倾斜,一线生产岗位职工收入增幅达65%,其中“皖煤杰出工匠”实行年薪制,享受所在单位副总师级别薪酬待遇,形成“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厚得”的良性生态。针对井下、高温等艰苦岗位,建立专项津贴制度,年投入超9900万元“暖心补贴”,让“干得险、干得苦、干得好”的职工获得更多回报。从薪酬体系的科学优化到收入水平的稳步增长,职工“幸福指数”与“收入曲线”同频上扬。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技能是成长的基石。该集团公司通过扩岗扩容、育能提质双轮驱动,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500余个,稳妥安置内部转岗人员1500余人,高质量接收退役军人60余名,招录大学毕业生1347人,主体专业招生占比相较2020年提升50%,实现专业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匹配。“技能强基”工程成效显著,以职教中心、工匠学院为载体,构建“技能培训+等级认证+晋升通道”的培训体系,9477名职工实现技能等级晋升,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2734人,高技能人才整体占比达23.5%,基本消除井下岗位无技能等级现象;同步推进班队长学历提升,1928名职工参与教育,班队长高中以上学历或中级工以上等级占比97%;累计培养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技术能手、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各6人……
技能成才逐渐成为职工发展的主流路径。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形成“工匠领航、班队长攻坚、技术人才支撑”的梯队格局,共选树表彰皖煤杰出工匠279人、金牌(优秀)班队长491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标兵)389人,目前168名班队长晋升管理岗。从就业岗位的持续扩容到职业技能的阶梯提升,职工成长通道全面拓宽。
环境蝶变 提质升级
“井下环境更安全了,宿舍像星级酒店,连通勤车都按我们的班次表‘定制’了!”这是“十四五”期间集团公司职工最真切感受到的“幸福变迁”。五年来,集团公司以科技赋能安全、用投入温暖民生,让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从“达标”到“品质”的跨越。安全防线全面筑牢,智能采掘设备替代人工掘进,“无视频不作业”系统实时监控风险,推广普及智能终端,数字化工作场景焕新升级,有效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推动工作效率与幸福感同步提升,目前建成1对国家级、9对省级智能化煤矿。2.46亿元“暖心账单”精准投向“两堂一舍”改造,食堂推出“健康套餐计划”,浴池升级“恒温活水系统”,宿舍配备独立卫浴,通勤车动态匹配井下交接班时间。近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推进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满足职工绿色出行需求。从井下作业环境的“智能蝶变”到生活服务的“细节革命”,每一处升级都彰显对职工福祉的极致追求。
福利保障 多点发力
“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的日常关怀从未缺席;生日蛋糕的香甜、节日慰问品的心意,让每个平凡日子都充满仪式感;结婚生育、生病住院、退休离岗等定制化慰问关怀,更让职工在人生重要节点感受到企业温情,累计投入9600多万元开展节日慰问,各项福利保障措施惠及全体职工。健康福利持续升级,个性化年度体检迎来“品质跃升”,体检费用标准从280元/人提升至500元/人,50周岁以上职工体检频次增加至每年一次,全员体检实现“两年一检”到“精准定制”的跨越。精选疗休养路线、扩容疗休养名额,组织2562人次职工参加疗休养,满意率超95%。困难职工精准帮扶体系不断完善,涵盖困难职工慰问、大病医疗救助、互助保障理赔等十余项帮扶举措,累计投入近2700万元用于困难职工帮扶;“金秋助学”点亮806名职工子女求学梦想,发放助学金近230万元;大病医疗互助覆盖2746人次,力所能及地为职工家庭纾困解难。深入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投入700余万元开展女职工“两癌”筛查13466人次,构筑起女性健康的防护屏障。从日常关怀的“暖心小事”到福利保障的“升级加码”,企业以“真投入”换“真满意”。
文化赋能 幸福聚力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五年来,集团公司深耕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活动供给、厚植文明新风,职工幸福感与企业凝聚力同步提升。文化社交阵地活力迸发,职工书屋实现基层单位全覆盖,其中国家级示范书屋2家、省级示范点2家;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3个、综合性文体中心3个,为职工提供了集学习、交流、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从生活保障到精神滋养的全方位覆盖。常态化开展婚恋交友、文体等各类特色活动,让广大职工在温馨互动中收获幸福,畅享活力。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当选“安徽好人”;1家单位斩获“全国文明单位”殊荣,6家单位荣膺“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10家单位获评“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家庭文明建设走深走实,2户职工家庭荣获“安徽省最美家庭”称号。从文化阵地的全域开花、文体活动的精彩纷呈,到家庭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文化荣誉的不断斩获,职工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向上向善力量不断凝聚。
“国之大者” 多维履责
深耕社会责任领域,以实干彰显国企担当。五年间,完成能源保供1481.49万吨标准煤,创造利润150余亿元,缴纳税费200余亿元。聚焦乡村振兴,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近500人次,连续三年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战略引领,累计投入5.2亿元升级环保工程,完成采煤沉陷区治理1.2万亩(超任务44%),4对矿井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单、2家单位获省级“节水型企业”称号;同步上线智慧环保信息化平台,实现水、气、声、土全要素精准防治,推进分散式风电与智慧电厂建设,实现能源结构转型与治理效能双提升。连续13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系统展现履责成果,凭借扎实成效于2025年荣膺“全国煤炭工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优秀企业”称号。从乡村振兴的聚力攻坚到社会责任的躬身践行,企业担当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