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深耕“三农” 宜宾农商银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金融财贸研究所金融学硕士研究生 安依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金融财贸研究所副研究员、四川省股份经济与证券研究会副会长 李贤彬

近年来,宜宾农商银行积极在服务“三农”及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承担社会责任,紧扣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在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全面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和金融强省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添砖加瓦。截至2024年末,宜宾农商银行总资产迈上800亿元新台阶,存贷规模1247亿元。

 

担起社会责任

助力“三农”发展

宜宾农商银行乡村网点在服务“三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一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为农业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等提供金融支持,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二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乡村网点的广泛布局和金融服务的不断优化,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满足了他们在生产、生活、消费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三是推动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宜宾农商银行乡村网点员工在日常服务过程中,通过“村社座谈会”“金融知识进乡村”“乡镇路演”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农村居民宣传金融知识,提高了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四是助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参与农村扶贫济困、公益慈善、捐款等活动,为农村困难群众提供了帮扶和关爱,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宜宾农商银行叙州支行荣获“宜宾市2023年栋梁工程爱心企业”称号;宜宾农商银行向金坪镇残疾学生家庭计划捐款3万元,捐赠期限3年,2024年已捐款1万元;向牟坪镇、大观镇、樟海镇提供“农民工综合服务站补贴资金”共计12万元;向“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暨宜宾乡村半程马拉松活动”“百城千乡万村社区全民健身球赛”等项目合计赞助31.7万元;向南溪区贫困学生捐赠“爱心助学包裹”等,基于此,宜宾农商银行乡村网点在服务“三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拓展公益业务

便民利农暖心

宜宾农商银行乡村网点积极拓展代收代付等公益性业务,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缴费、社保缴纳、涉农补贴发放等服务。这些业务的开展,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减少了他们往返城市办理业务的时间和成本,还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例如,通过代收水电费、燃气费等生活缴费业务,农村居民可以足不出村就能缴纳各种费用,避免了因缴费不及时而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发生。

社保缴纳业务的开展,确保了农村居民能够按时足额缴纳社保,保障了他们的养老、医疗等权益;涉农补贴发放业务的高效运作,让农村居民能够及时领取到国家的各项惠农补贴,增强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信心。截至2024年末,宜宾农商银行与辖区内55家单位签订了惠农财政代发协议,累计发行“一卡通”银行卡179.83万张,2024年通过“一卡通”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293.82万笔,发放金额90131万元。在业务量方面,近年来宜宾农商银行乡村网点的代收代付业务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农村居民对这些公益性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也反映出宜宾农商银行在服务“三农”方面的积极作为和不懈努力。

 

聚焦农业产业

浇灌振兴沃土

近年来,宜宾农商银行深入调研宜宾市的农业资源禀赋,聚焦茶叶、竹产业以及酿酒专用粮等具备鲜明地域特色和显著市场优势的农业领域,通过精准施策,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系列贴合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旨在为多样化的农业经营实体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金融支持。

在茶叶产业方面,宜宾农商银行深刻理解茶叶种植者从茶苗采购到茶园建设,再到茶叶采摘、加工直至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需求,为此量身定制了一揽子金融支持方案。这不仅涵盖了传统贷款服务,还包括了供应链融资、信用保证保险等多种创新金融工具,旨在全方位助力茶叶种植者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茶叶品质,从而进一步壮大宜宾市的茶叶产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针对竹产业加工企业,宜宾农商银行更是推出了诸如设备更新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一系列专项金融产品,有效缓解了竹产业企业在扩大生产、技术升级等方面的资金压力。这些金融产品的推出,不仅促进了竹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还激发了竹产业企业的创新活力,为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宜宾农商银行还密切关注酿酒专用粮种植基地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确保了宜宾市白酒产业拥有稳定且高质量的原料来源。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白酒产业的原料安全,还促进了酿酒专用粮种植业的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

通过这些切实有效的金融扶持举措,宜宾农商银行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还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经济效能和市场竞争力,为乡村产业的全面振兴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展现了金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作用和广阔前景。

 

筑牢基础设施

夯实振兴根基

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宜宾农商银行乡村网点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支持,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一是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项目贷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方便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向四川德泽君建设有限公司授信4.55亿元,用于“金沙江左岸四期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的建设,提高农村防洪抗旱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安全。三是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提升农村电力供应质量,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四是为农村通信网络建设提供资金助力,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向宜宾翠欣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授信5.9亿元,用于“建设翠屏区白花镇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宜宾农商银行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倾力社会事业

润泽乡村万家

在教育领域,宜宾农商银行通过设立专项教育基金,为农村贫困学子提供经济援助,确保他们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同时,积极开展助学贷款项目,以灵活的还款方式和优惠的利率政策,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农村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2024年宜宾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9710笔,金额10556万元。2024年末助学贷款有余额24849笔,余额23178万元,辅助农村广大贫困学子实现继续求学的愿望。

在结对帮扶方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全面振兴的号召,针对横江镇丘林村、柏林村开展了对口帮扶工作。宜宾农商银行挑选了两名优秀员工前往横江镇驻村帮扶。参与帮扶工作的员工深入乡村一线,与村民共同生活、劳动,投入到驻村帮扶的各项工作中。在驻村期间,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努力推动村庄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并切实为村民提供办事服务。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参与帮扶工作的员工按时且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帮扶任务,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广泛赞誉。

在医疗卫生领域,宜宾农商银行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设备购置贷款、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等,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截至202412月末,宜宾农商银行支持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所)、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贷款余额2681.46万元,贷款余额户数63户。

除此之外,宜宾农商银行还广泛参与农村扶贫济困、公益慈善等活动,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形式,为农村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与希望。这些行动的开展不仅为农村困难家庭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更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增强了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

 

提出相关建议

未来大有可为

宜宾农商银行为进一步深入服务“三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加大作为的建议。

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宜宾农商银行的资源倾斜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宜宾农商银行服务“三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政策支持与引导,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如财政奖补、风险补偿等,降低宜宾农商银行在服务“三农”过程中的经营成本和风险,提高其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法治建设,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和信用意识,增强其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此外,市、区两级政府还应积极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流转制度,为农村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产权保障,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提高农村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三是加强协调沟通与合作。建立市、区两级政府与宜宾农商银行之间的常态化协调沟通机制,旨在通过定期召开的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服务“三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这一机制下,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定期向宜宾农商银行通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产业政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关键信息,为其业务发展提供全面、精准的决策参考,同时合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并将其有效传达给宜宾农商银行,助力其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市、区两级政府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促进金融资源与农业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宜宾农商银行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农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发展规划及市场趋势,从而为其提供更加贴合实际的金融服务方案,如定制化贷款产品、财务咨询、风险管理等。同时,农业企业也能够通过这一平台更好地了解宜宾农商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政策,增强双方合作的意愿和信心。

金融监管部门对服务“三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所形成不良贷款的创新考核机制与核销办法拓展。一是创新考核机制。建议金融监管部门指导并关注服务“三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业务的特殊性和风险性,建立科学、全面、灵活的考核机制,注重长期效益和风险控制,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和农户实际需求,避免形式化创新和短期行为。在考核指标设置上,不仅要关注不良贷款的规模和占比,还应综合考虑宜宾农商银行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引入区域发展指数、金融需求满足度、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金融创新成果等因素,引导宜宾农商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例如,可以适当提高服务“三农”业务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对于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不良贷款,在考核时予以剔除或给予一定的容忍度;同时,将宜宾农商银行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扶贫、普惠金融等方面的贡献纳入考核范围,给予相应的加分或奖励,激励宜宾农商银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二是拓展核销办法。进一步拓展宜宾农商银行服务“三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所形成不良贷款的核销办法,建立差异化的涉农不良资产核销标准,简化核销流程,提高核销效率。目前,银行不良贷款的核销主要依据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制定的核销政策和管理办法,对于一些因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等客观原因导致的不良贷款,简化核销条件;对缺乏抵押物的农户小额贷款,结合农户历史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评估,灵活处理,优化核销流程,降低操作成本。同时,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对核销贷款进行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审计,严查虚假核销行为。对涉农不良贷款实行“分类核销”:对因金融机构管理失职导致的坏账,由金融机构承担主要损失;对因政策性风险导致的坏账,由财政或风险补偿基金分担。完善核销后的资产盘活与追偿机制。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允许金融机构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林权等抵押物弥补损失。

地方国资平台参与服务“三农”形成“不良”资产的承接。一是建立合作机制。建议市、区两级政府积极引导地方国资平台与宜宾农商银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服务“三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风险分担、资产处置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地方国资平台可以利用其资金实力和资源优势,为宜宾农商银行服务“三农”业务提供资源支持,如通过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提供担保等方式,降低宜宾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宜宾农商银行也可以为地方国资平台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等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二是推动不良资产承接。鼓励市、区两级地方国资平台积极参与宜宾农商银行服务“三农”形成不良资产的承接工作,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地方国资平台可以设立专门的不良资产处置子公司或部门,负责对宜宾农商银行转让的不良资产进行收购、管理和处置。在不良资产承接过程中,地方国资平台应充分考虑不良资产的实际情况和潜在价值,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和回收率。同时,地方政府应给予地方国资平台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如财政奖补、风险补偿等,降低其承接不良资产的成本和风险,增强其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地方国资平台的参与,不仅能够有效化解宜宾农商银行服务“三农”业务中的不良资产风险,还能促进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