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装备保障队员凯旋的第二天,笔者探访了一机集团特种车辆试验测试研究院。在去往试验场的途中,我翻开该研究院一名轮式装备试车员王琦的朋友圈,一条文案为“2015.9.3在岗,2019.10.1在岗,2025.9.3依旧在岗”的图文被置顶。九宫格照片里,定格的是他舍弃都市逸趣、时刻与装备并肩的日夜。
这些照片,展现着的是属于王琦的“阅兵场”。只不过,伴随他“亮相”的,往往是深嵌于发动机缝隙的油泥,是回荡在战车底盘的敲击,是汗水滴在滚烫引擎盖上瞬间蒸腾的白气……
然而,在这方属于自己的“阅兵场”上“亮相”,也并不简单。在看似容易的装备检修背后,却需要将每个参数标准刻入脑海、形成记忆,让精准保障成为一种本能反应。
单说检查动力舱,可能有人认为不过是常规操作,其实不然。首先需要俯身钻入车内,用扳手逐一拧开21个固定螺栓,再借助专业吊装设备,将发动机平稳整体吊起,之后才能对其管路、油管接头、机油机滤等关键部位进行逐一检查。“为应对不同型号发动机的差异特性、各类装备性能的独特要求等复杂情况,我们采取了定制化解决方案,吊舱保养一次至少需要5~6小时。”王琦说。
9月2日晚上,最后一次出车前检查,需要保障队员细、全、精地把控好每一个环节。
重点聚焦在底盘区域。“转向拉杆的衔接决定着对行进方向的精准把控,任何细微的松动都可能在阅兵途中引发方向偏移;换挡软轴的柔韧性与响应灵敏度关乎车辆的行进节奏,稍有阻滞便会破坏整体队列的整齐划一;侧传动箱作为动力传输的关键枢纽,其内部齿轮的啮合精度与润滑状态,决定了动力能否高效、平稳地传递至车轮。”王琦回忆道,“只有把自己的岗位做到万无一失,才能够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
持续紧张、无限重复,那是王琦对自我极限的反复试探。在交谈中发现,这个敢于面对未知与挑战的人,却似乎缺乏勇气面对家人。“既然从事了这个工作,就肯定牵扯到离妻别子,对于妻子,我可能是一个不合格的丈夫。”王琦把情绪埋在心里,“有时候静下心来想想,是不是该转身了,却还是舍不得!”
把工作带在身边,却一不小心把生活落在了几千公里外,是他的选择,更是他的坚持。(刘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