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倪小红
“收到孩子录取通知书的那刻,全家人无比高兴,但高昂的学费,加之路途遥远,让我们犯了愁。非常感谢矿工会送来3000元‘助学金’,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像一束光照亮了孩子的求学路。”陕煤集团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掘进四队职工白万德激动地说。
近日,一号煤矿工会如期启动“金秋助学”活动,为68名职工子女共发放17万元助学金。
一直以来,一号煤矿把“金秋助学”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希望工程”来抓,千方百计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不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持续打造企业与职工共建共享共奋斗的命运共同体。
该矿工会每年提前部署“金秋助学”活动,明确资助对象、资助条件、资助程序和资助标准。为了精准掌握职工子女的家庭情况,该矿专门指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深入职工家庭开展细致入微的摸底调查,确保受助对象全覆盖,切实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要不是有矿上和爱心人士的资助,我的孩子早就与大学无缘了。”李丽霞是一号煤矿行政部的困难职工,多重压力导致生活困难。在矿上的“一对一”帮扶和爱心资助下,她的孩子顺利考上了研究生,从高中到研究生10年,每年都能领到3000元助学金。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金疙瘩’,帮他们圆求学梦,是企业的责任,更是对未来的投资。”一号煤矿工会主席王新尹的话道出初心。据介绍,该矿对当年考入研究生、本科的困难职工子女各补助3000元,大专生1000元;对就学期间因大病、大灾致困的学子,研究生、本科生每年补助3000元,大专生2000元,高中生1000元。
金秋助学成“大树”,百名学子享“绿荫”。16年来,一号煤矿工会坚持聚焦特殊职工群体、聚焦职工群众关切,紧扣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总体要求,把积极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作为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持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据统计,16年来,该矿工会累计发放助学金205.9万元,圆了790名学子“象牙塔”之梦。
“金秋助学”播下的不仅是教育的种子,更是感恩的种子、奋斗的种子,在企业与职工间架起“双向奔赴”的桥梁。16年风雨兼程,这粒种子已茁壮为参天大树,当年被托举过的孩子,逐渐成长为新的“托举者”,让爱心薪火相传。
“自己淋过雨,别人为我撑过伞,我也要当撑伞人,帮助更多的孩子。”2023年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的刘宇轩,如今是一号煤矿综采一队的技术员。工作后接过“爱心接力棒”,从去年开始,他每年拿出2000元,资助延安安塞保小红军小学的学生,为学弟学妹们铺就求学坦途。在黄陵县医院工作的陈女士,从高中到大四靠一号煤矿工会“金秋助学”完成学业,如今已工作多年的她,不仅每年捐赠2000元帮助困难家庭孩子渡过难关,更在2020年疫情危急时刻冲在一线,将当年获得的关爱化作守护社会的坚实力量。
树高千丈,其根必深;江河万里,其源必长。在一号煤矿,“金秋助学”早已超越单纯的资助行为,成为融入企业血脉的文化基因。从最初解决“上学难”,到如今助力“上好学”;从物质帮扶到精神激励,这项活动像一条纽带,把企业与职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它像星辰守望大海,用持续的温暖告诉每一个人,在这里,梦想不会被辜负,爱永远在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