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门山前党旗红,嘉陵江畔建新功。
■ 本报通讯员 廖光明
盛夏时节,龙门山前,党旗飘扬。在油气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始终飘扬着指引方向的鲜红党旗。
近年来,川西北气矿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擎旗帜带领干部员工全力奔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接续书写“我为祖国献石油”新时代答卷。川西北气矿天然气年产量从10亿方跃升至30亿方,年均增幅超15%。气矿连续六届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荣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四川省企业文化最佳实践企业”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荣誉。
以“精神之光”铸奋进之魂
川西北气矿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创新“理论学习+”模式,通过“理论学习+研讨”“理论学习+考试”“理论学习+讲授”等形式,与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启航新征程 携手共发展”联合党建学习活动;组织气矿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走进会战旧址,用石油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鼓舞激励石油干部员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邀请专家学者“进来讲”,到红色教育基地“现场学”,为领导干部充满思想之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近几年来,气矿党委审时度势,勾勒出建设百亿气区、探明万亿储量区的宏伟蓝图。传承“争气”使命,转战南北、兼探陆海,突破“一超两高六复杂”勘探开发禁区,气矿深研、精耕龙门山前带,大探1井、梓潼凹陷勘探分获集团公司重大突破一、二等奖。在深地勘探中挑战“深度”,集团公司第二口万米深井——深地川科1井向地球深部进军,双鱼001-H6井打破中国陆上最深气井纪录。公司首个自建自营超深高含硫气藏——剑阁礁滩气藏一次性投运成功,川西北实现“一厂变三厂”。
以“党建品牌”汇动力之源
仲夏的气田,上产势头强劲。龙门山前的川西北气矿采气井站珠贝般散落其间,管线串“珠”成链,每一方气都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保障,也是无数默默奉献者的故事源泉。
青年党员、双鱼石集输总站副站长侯曲说:“面对川北地区一超两高六复杂世界级复杂气田,每一次技术攻关、每一方天然气产出,都是对石油先辈精神的传承与回应。”
近年来,川西北气矿党委立足“坚韧执着 实干担当”的“坚实”企业文化,深挖气矿特色亮点,以“双轮驱动”汇聚“六力”齐发,打造“龙门山前党旗红”党建品牌。
“初心根植龙门山,使命映照党旗红”。 党建品牌创建以来,气矿党委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气矿广元作业区第三党支部是一个一线基层党组织,党支部探索出“三融三促”工作法,所负责的双鱼石区块累产气量突破37亿方。气矿江油采气作业区在第三党支部构筑起支部书记驻在站上、阵地建在班上、平台搭在网上的“驻、建、搭”党支部建设新模式,把服务基层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为“零距离”。
5年来,气矿3个党支部获集团公司及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个基层单位、3个班组获公司“红旗单位(班组)”,7人获评“十佳百优班组长”。
以“党建融合”聚发展之力
近年来,川西北气矿党委坚持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合,探索创新融合载体,以“目标相融、过程相融、结果相融”为基本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党建与生产高度融合。
构建“党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新模式,开展“双鱼石构造稳产压舱石工程项目”“大探1井试采及提XAI装置建设工程项目”等15个党建融合示范工程项目,把“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要求贯穿到党建工作中。在大探1井地面建设工程现场,党员干部带头冲锋,投产试运小组提前45天进驻现场,精心组织、高效推进,确保了国内最大单井天然气直接提XAI工程一次性投运成功。
气矿党委探索开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党建共建”,先后与深地川科1井现场组建党建联盟、四川销售油料分公司党委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合学习,强化学习联动,共谋发展新篇。成立双鱼石区块深化党建协作区,落实联席共商、联学共进、联用共管、联建共促、联创共享的“五联五共”工作法;成立剑阁礁滩党建协作区,探索建立“五同并进”协作机制,构建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新样本。
“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只有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才能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为气矿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气矿党委书记蒋彬话语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