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湖南“预惩戒+信用修复” 助企业爬坡过坎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李凤发

面对企业经营困境,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多部门创新建立“预惩戒”与“信用修复”联动机制,以法治力量为企业重生铺路。该机制摒弃简单“拉黑”,代之以预警与修复并重,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实践。

涉企信用惩戒是规范市场的重要手段,但“一刀切”可能误伤非恶意失信企业——如因市场波动暂时违约或已提供足额担保者,若直接纳入失信名单易引发信誉崩塌、资金断流,甚至导致可挽救企业破产。

湖南机制亮点在于:一是预惩戒预警缓冲。决定纳入失信名单前,发出《预惩戒告知书》,给予1-3个月宽限期预警。邵阳某建筑公司7天内筹资清偿货款、衡南某运输公司两个月兑付赔偿款,均得益于预警缓冲。二是信用修复快速通道。企业积极纠错(达成和解/提供担保)后,法院迅速屏蔽失信信息,监管部门同步清除平台记录,高效恢复企业投标、融资等核心能力。刚柔相济,为企业赢得喘息空间。

该机制与全国趋势同频共振:最高法失信惩戒宽限期与单次解禁探索、国务院分级分类涉企检查规范、多地“轻微免罚”政策,共同塑造更具包容性的信用监管生态。

湘潭大学欧爱民院长评价该联动机制为“法治缓冲期”,平衡保护各方。实施后成效显著:2024年湖南为8412家企业修复信用,助力包括6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重获信任。江苏某企业受益该机制,在修复后清偿欠薪并获新投资,即是机制活力的明证。

信用修复绝非纵容失信。该机制严格审查企业履约意愿,并通过法院、发改、工信、市场监管、工商联等多部门协同(信息核验、平台更新、资源支持、限制解除、合规帮扶),确保“有温度执法”精准落地。

核心在于维护公平竞争。从国务院规范检查到湖南机制创新,系列举措体现科学治理。企业家感言“修复证明重拾信心”道出其价值。期待该机制推广优化,让更多勇于纠错的企业在法治保障下轻装上阵,为经济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