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武军
在锌冶炼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技术创新始终是破解生产难题、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日,陕西汉中锌业有限责任公司电锌四车间王扩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传来喜讯:该团队在高钴原料净化、沉锌降镁工艺及阳极板预处理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车间生产效能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精准聚焦 从生产痛点破题
王扩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5年初,由助理工程师王扩庄带领6名车间技术骨干组成。团队成立伊始,便以“解决生产难题、优化工艺流程、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深入一线,精准锁定制约生产的三大“顽疾”:高钴原料净化效率低、系统镁含量过高推升电耗、新阳极板应用影响锌品质量。
“我们的研究课题全部来自生产一线,成果必须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车间主任孙继武在工作室启动会上强调。团队成员涵盖值班长、技术员等关键岗位,形成了“理论研究—现场实践—数据反馈—工艺优化”的全链条攻关模式,为后续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突破
从“卡脖子”到“稳产增效”
高钴原料净化,破解行业难题。高钴原料净化二段制作一次通过率低是行业普遍难题,过去通过率不足60%,严重影响生产稳定性。王扩庄团队通过数百次实验,优化配方和工艺参数,成功将二段净化一次通过率提升至92%,不仅大幅减少停车调整频次,还确保了合格新液的稳定供应,为车间高效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沉锌降镁工艺,节能降耗显成效。团队经过45天连续攻关,创新开发“两段沉锌降镁”工艺。该工艺实施后,电解电耗显著降低,吨锌电耗减少57度,预计全年可节约用电成本约180万元,成为车间节能降耗的重要技术支撑。
阳极板预处理,提升锌品质量。团队创新提出“预处理活化”技术,研发出专用预处理液配方,使新阳极板在投用前形成均匀保护膜。实测数据显示,预处理后锌皮含铅量从最高0.015%降至0.005%,0#锌稳定产出周期从35天缩短至20天,目前该技术已在电解工序实现100%覆盖,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稳定性。
未来展望 创新引擎持续发力
“每个难题都是创新的起点,每项突破都是团队智慧的结晶。”王扩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王扩庄表示,创新工作室将继续聚焦生产一线,围绕电解液循环效率优化等新课题展开攻关,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撑。
这支平均年龄仅32岁的年轻团队,用实干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他们的创新成果不仅破解了生产瓶颈,更成为汉中锌业技术升级和人才培养的典范。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王扩庄团队正以技术为笔,书写着属于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不凡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