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湖南实体经济发展能级跃上新高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李凤发

 

实体经济是立省之本、强省之基。湖南省委省政府紧握实体经济命脉,以更实、更强、更优为目标,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奋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实体经济呈现蓬勃生机。去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5%,实体经济底盘持续夯实。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绿色转型释放澎湃动能

湖南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工程机械等传统支柱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36家、绿色工业园区11个,数量居全国前列。在钢铁行业,华菱钢铁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其生产的薄规格高强钢、海工钢等高端产品比例大幅提升至60%以上。工程机械巨头中联重科打造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生产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15%。一条条绿色生产线、一座座智能工厂拔地而起,资源消耗持续降低,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传统产业正以老树发新芽的蓬勃姿态,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科创+产业深度融合

创新链赋能产业链腾飞

湖南深刻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走科创+产业融合之路。通过建设岳麓山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202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9%,占GDP比重达24.2%;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500亿元,增长超50%。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咬合,驱动优势产业持续突破:三一重工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SCC98000TM成功下线;中车株机研制出全球首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中小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航发南方公司核心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如长沙的北斗应用、自主可控计算机)、新材料(如岳阳的石化新材料、株洲的硬质合金)、新能源(如湘潭的吉利新能源汽车、益阳的锂电池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的智慧引擎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新质生产力蓄势待发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湖南展现出前瞻视野,积极抢占未来赛道。在生命工程(如基因技术、精准医疗)、人工智能(如大模型、智能驾驶)、前沿材料(如超导、纳米材料)、量子科技、新型储能(如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领域超前布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应用场景构建多管齐下:湘江新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加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迭代与应用;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为前沿科研和产业创新提供强大算力支撑;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探索AI在内容创作领域的应用。楚天科技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长远锂科在新型储能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一批具有先发优势的未来产业项目正加速落地生根,为湖南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开辟无限可能。

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湖南聚焦优势领域,精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长沙工程机械(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4家)、株洲轨道交通装备(电力机车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衡阳输变电装备、娄底先进材料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省级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完善,协同效应显著增强。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正加速从单打冠军团体冠军转变。长沙工程机械集群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产品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株洲轨道交通装备集群本地配套率超过80%。湖南制造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湖南以做实筑牢根基(制造业占比提升),以做强提升实力(核心技术突破、高企增长),以做优引领方向(绿色智能升级、未来产业布局),实体经济正实现发展能级的全方位跃升。一条依靠创新驱动、绿色转型、集群发展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湖湘大地上越走越宽广,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着强大而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