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变 ●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不变 ●坚持为地方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目标不变 ●坚持将企业发展成果惠及职工的理念不变
■ 本报记者 彭慧
黄河浩荡,奔涌万里,于中上游高原腹地孕育出一个“乌金之海”——鄂尔多斯。此地煤炭储量独占全国六分之一,内蒙古半壁江山。1943年6月25日,一声婴啼划破准格尔山区的寂静,张双旺降生于一个贫寒农家。无人料想,这颗深埋黄土地里的种子,日后竟将撑起中国煤炭工业的一片苍穹。
少年张双旺的筋骨,早早被生计打磨得坚韧如石。15岁时,他已辗转于皮革厂刺鼻的鞣料气息中,又在杭锦旗手工业联社制鞋车间的敲打声里觅得立锥之地。那双手,既能握紧粗糙的皮料,亦不甘心被命运缚住羽翼。他深知“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于劳作间隙挑灯苦读,终凭聪颖与勤勉叩开内蒙古轻工业学校大门。两年学业既成,正值地方建设渴求人才之时,他毅然溯流而归,如一滴水重投故土河流。此后的足迹厚重而笃实:石膏厂的尘埃、机械厂的油污、旗委人事科的文件、旗委办公室的灯火……直至擢升伊盟乡镇企业处副处长。然眼前景象令人忧思:一小小处级单位,编制仅28人,却硬塞进64名干部职工,人浮于事,暮气沉沉。“吃闲饭的日子终究不是长法,”张双旺坦言,“得闯条生路出来。”
历史的风口在1988年初呼啸而至。伊盟盟委与行署决然挥刀改革:政企分设。新生的经济实体肩负消化冗员、自力更生的使命,而财政拨付的启动资金仅为区区5万元,另加有偿借款40万元。此际,那盖着七个鲜红印章的《聘任承包经营合同书》宛若一道悬梯,一端是安稳仕途,一端是万丈波涛。3月3日,张双旺提笔落墨,决然签下名字,率领21名超编干部踏上荆棘满途的创业征程。伊盟乡镇企业公司——这颗日后名为内蒙古伊克昭盟煤炭公司(伊泰集团前身)的种子,就此艰难破土。
创业维艰,几度山穷水尽。初试砖窑,甫见微利,却因民工重伤事故,3万元医疗费瞬间吞噬希望,更引来迷信流言如蝗蔽日,砖厂夭折;再战小煤窑,苦挖四月,耗资3万余元,唯见岩屑空山;三闯大理石厂,市场突变致价格崩落,所有心血付诸东流。资金如指间流沙,压力似泰山压顶。然而,张双旺目光如炬,穿透层层迷雾,最终锚定足下高原那绵延千里的乌金矿脉。唯运输乃致命枷锁:伊盟煤炭从未列入国家调运计划,铁路公路运力匮乏。张双旺跑遍各部门,得到的温婉推拒如出一辙:“再等等吧!”他心如明镜:“等待,即坐以待毙!”其坚韧如黄河九曲,纵百转千回,终要劈开群山,奔流入海。那份锲而不舍的赤诚,终为伊泰叩开煤炭外运之门。
从此,伊泰巨轮乘风破浪。张双旺以“我的伊泰我的家”为精神磁石,凝聚人心。他更是振聋发聩地宣告核心价值观:“要当共产党员,不当资本家!”其所创“四个不变”办企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变、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不变、坚持为地方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目标不变、坚持将企业发展成果惠及职工的理念不变),成为构建百年伊泰的定海神针。昔日5万元星火,终成燎原之势——中国煤炭行业最具竞争力百强上市B股企业、国家重点企业、内蒙古龙头、鄂尔多斯领军集团,“煤炭工业的一面旗帜”荣誉实至名归。张双旺自豪坦言:“伊泰之兴,在于我们视企业如家园,风雨同舟,甘苦同尝!”
功勋灼灼,荣光为证。1993年,伊盟盟委行署予张双旺以12万元及连升两级工资的破格重奖;1995年,荣膺“全国劳动模范”桂冠;2008年,再获“内蒙古自治区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汶川地动,山河破碎,伊泰急公好义,一掷2000万巨资,闪耀企业家至诚的家国担当。财富榜单亦忠实记录其征途:2024年10月,父子俩以185亿身家跻身胡润百富榜第265位;2025年3月,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其185亿财富位列第1506位。然其襟怀远迈金银,如职工肺腑之言:“他是少数不被背后唾骂的老板。”其德其行,令人高山仰止。
黄河奔涌不息,淘尽黄沙始见真金。2025年仲夏,82岁的张双旺已步入耄耋之年,然其精神海拔与意志长城,仍如鄂尔多斯高原般雄浑挺立。他以“四个不变”为灵魂舵盘,以“我的伊泰我的家”为不灭航灯,引领着伊泰这艘能源巨舰,向着亿吨级煤炭航母与500万吨煤制油的星辰大海劈波斩浪。黄河之子,以大地筋骨铸就砥柱;高原赤子,用乌金之火点亮时代苍茫。他的一生,恰似黄河奔涌,在时代的峡谷中激荡出最雄浑的回响,其精神矿脉,必将在中华大地上恒久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