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璟黎
从田间地头到世界餐桌,中国食品产业已成长为支撑国民经济的万亿级支柱,2024年,全国食品企业超百万家,产业规模突破九万亿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跨越文化的中国食品符号,不仅承载着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更在世界掀起“中国味蕾风暴”,世界正重新认识这个东方美食大国。不同于西方以动物性食品为核心的饮食体系,中国传统食品以五谷为基、发酵为魂,蒸煮工艺最大限度保留营养,发酵技术赋予食物独特风味与健康价值,其中,仅粽子的产品市场规模已经突破百亿元大关,这是“中国味道”从舌尖到心尖的文化输出,更是传统技艺与现代工业碰撞出的产业火花。中国传统食品正以独特的文化密码和科技实力,在全球化餐桌上刻下深深的东方印记。其中,深耕食品行业近三十年的“粽子专家”吴大星,成为推动食品行业现代化进程,推动中华老字号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杰出代表。
吴大星之于五芳斋
带领老字号品牌创新升级
五芳斋粽子始于民国初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以其“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的独特风味,在嘉兴本地积淀出了“粽子大王”的老字号招牌,在群众中赢得了极高的口碑。2004年,当五芳斋粽子终于冠上“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时,这个百年老字号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吴大星也是这个时候来到了五芳斋,从基层销售经理一步步做到了CEO,对五芳斋扩展全国市场、粽子行业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贡献。
传统的粽子常温下三天即变质,通过连锁店和加盟模式只在当地售卖,注定只能困守一隅。吴大星知道,要让裹着嘉兴滋味的粽子走出江南,必须首先解决保鲜问题。凭借在冰激凌行业的技术积累,吴大星开始在五芳斋推行零下40摄氏度急冻技术,他带领研发团队反复调整工艺参数,终于找到黄金平衡点:在30分钟内完成从蒸煮到急冻的全流程,既让糯米定型不返生,又完整保留粽叶清香。当第一颗复热后依然软糯的速冻粽在试吃会上获得满堂彩时,吴大星才算正式拉开了五芳斋走向全国市场的序幕,也为后来全国首家、规模最大的五芳斋专业化粽子生产基地的设立提供了技术前提。基于粽子保鲜模式的建立,吴大星又进一步主导建立“中央厨房+区域配送”模式,在黑龙江、江西等原料供应地设立生产基地,让五芳斋粽子48小时内可抵达全国任何城市,五芳斋速冻粽在全国各大商超创下单日百万销售额。吴大星自主研发的速冻粽子,在整个粽子行业中掀起了产业链变革和市场规模扩张的风浪,利口福、知味观、三全等粽子知名品牌,以及后来和吴大星颇有缘分的诸老大,纷纷跟进这项技术,才让嘉兴乃至江南的特色粽子风靡全国。
吴大星内心期望中国粽子的发展成就不止于此,他开始试图让粽子走向世界。2010年,中国首次争取到世博会的举办资格,同时世博会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展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超过7万人次的参观者。吴大星认为,如果能在这样的国际盛会展览,不仅可以打开粽子和五芳斋品牌的知名度,更是促进中国与世界传统文化交流碰撞的绝佳机会。因此,在吴大星带领团队奋力争取下,五芳斋成功进入上海世博会餐饮供应商序列,针对上海世博会的餐饮门店顺利开业。展会上的粽香四溢,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国外客商,五芳斋的知名度开始越过国境,陆续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地。2016年,为减少粽子出口的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中国商务部和商业联合会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主导提出制定粽子国际标准,并邀请五芳斋作为行业专家和技术指导,以第一起草单位来制定国际标准,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吴大星作为中国粽子行业的代表带队赴印度对接立项和技术细节。《粽子》国际标准历时3年获批立项、7年技术磋商,终于在2024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第46届会议上获批正式发布。即便正式发布时吴大星已经离开五芳斋,但将中国传统粽子行业凝结的“中国智慧和方案”汇聚到标准的技术内容中离不开吴大星前期为此付出的努力,他为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和食品国际标准话语权,促进国际食品标准化做出了积极的中国贡献。
品牌的知名度已经打开,如何长久吸引消费者也就成为吴大星最关注的事情。他将精力集中于产品的口味研发,陆续开发出了小龙虾粽子、排骨粽子、无糖茶香粽子,与迪士尼、漫威电影等推出跨界联名口味粽子,让粽子更加年轻化、潮流化,吴大星终于打破了粽子的季节限制,彻底改写传统节日食品的销售周期。吴大星领导五芳斋从13亿的年销售额翻倍至25亿,有力推进了IPO进程。如今,“五芳斋”已经成为嘉兴“对外交流的使者”,通过特色产品展示窗口,每年接待数万计国内外游客、媒体记者和各界社会人士参观交流,为宣传嘉兴城市和五芳斋品牌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功从地区品牌升格为全国品牌乃至世界品牌。五芳斋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吴大星的传统坚守与技术创新,他为这个老字号品牌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能量,更为整个粽子产业、食品行业都提供了依靠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的思路。
吴大星之于诸老大
研发打造新一代品牌传奇
诸老大粽子始创于1887年,作为中国枕头粽的首创者,早在清朝时期便已驰名大江南北,民间称之为“粽子状元”。诸老大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华老字号兴衰的时代缩影:1927年斩获西湖博览会优质土产奖,近年来荣膺“中华老字号”“浙江省非遗”等殊荣,却也因品牌老化、创新乏力、现代化产品供应脱节等问题陷入生存困境。吴大星听闻既震惊又惋惜,出于对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他无法眼见着这样的老字号就此没落。2019年,吴大星毅然辞去五芳斋高管职位,接手这家年销售额仅1600万元、仅剩三名老员工的百年老店,开启了一场颠覆传统的变革实验,努力让诸老大这个百年老品牌恢复往日荣光。
吴大星认为,单纯讲好故事并不能带领老字号复兴,提升产品力才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全面转型升级的不二选择。吴大星严格把控粽子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工艺,豆沙粽要经过“12道洗沙工艺”“火炼猪油”,粽叶要选择长度35cm以上、宽度6cm以上的武义高山伏箬,肉粽原料采用青莲食品的纯种黑猪后腿肉,上好的东北糯米,馅料比高达40%……在把粽子做得更好吃这件事上,吴大星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为破解传统粽子久煮口感老化的难题,吴大星自主研发了免烧煮技术和全自动注米机,通过0.1克精度投料系统和高温高压蒸汽瞬时灭菌技术,在121℃下3分钟完成杀菌与熟化,既保留粽叶清香,又使糯米呈现“弹牙不粘牙”的独特口感。在吴大星的主导下,诸老大坚守“食品安全一票否决”质量战略,建立并通过了ISO9001、HACCP等五大国际认证体系。
2020年,吴大星谋划建设了粽子行业的首个5G食品工厂,通过边缘计算、检索分析算法等,将2000余个生产节点数据实时接入智慧供应链系统。2023年,吴大星谋划建设了诸老大供应链智慧化未来工厂,从生产工艺和流程上重构了诸老大粽子的“一生”,通过全自动设备,烧煮、落袋、真空三个环节得以在一体机中实现,引用RFID无线传输技术介入数字化原材料管理,每片粽叶、每块猪肉都可追溯至具体产地与养殖批次;AI视觉系统实时检测粽子外观,缺陷识别率达99.9%,远超人工检测水平。实时采集2000余个生产节点数据,通过机器学习优化工艺参数,自动调整最适宜的口感和口味。吴大星将传统美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成功带领这个濒临倒闭的老字号,仅用四年时间,就实现了销售额从1600万增长至6亿元的奇迹,年均增长150%,创造了传统老字号实现价值跃迁的商业奇迹。
面对“科技是否会消解传统”的质疑,粽子专家吴大星认为,真正的创新,是让千年技艺在当代语境下重生。吴大星也用他带领五芳斋和诸老大复兴的商业奇迹证明了,这种守正出新的转型路径能够让传统老字号重获新生,更向世界展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为全球传统产业现代化转型贡献了可复制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