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煤三建朝源煤矿900米的运输机巷内,一群特殊的“安全大夫”正用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手法守护着矿井安全。这支由综采队创新组建的安全巡检团队,将中医诊断理念与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深度融合,2025年前四个月成功预警处置隐患29起,创下连续安全生产1160天的新纪录。
“四诊法”构建立体防控网
5月9日早班,队长周磊在31104综采面机巷230米处排查,他仔细查看着顶板离层仪的数据变化:“这里的顶板位移量已达预警值,需要立即对症下药加强顶板护理。”他随即组织人员实施加强支护措施。这是该队“四诊工作法”在日常巡检中的典型应用。
“‘望诊’不仅要看表象,更要察本质。”周磊指着墙上的《可视化检查清单》介绍,团队将传统观察法升级为包含“设备状态、作业环境、人员操作”三大类42项指标的标准化检查体系。今年3月,检修工通过捕捉采煤机行走轮0.5mm的异常振幅,提前预判了轴承失效风险。
科技赋能提升诊断精度
在综采智能生产工作面,技术员乔鹏升正操作新型矿用声波检测仪进行“闻诊”。“正常煤体声频波动范围在100Hz以内,现在检测到580Hz异常频段,说明煤体内部存在离层。”乔鹏升边说边调出数据库中的比对波形。这支隐患巡检队已建立包含200余个特征波形的“声纹档案库”,使隐患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
综采队推行的“三级询证”制度将“问诊”规范化:每班必须完成“询问操作人员-核对运行日志-验证设备状态”的标准化流程。今年3月,通过交叉验证转载机运行数据,成功预警了链轮异常磨损,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8万元。
闭环管理铸就安全长城
在队部会议室,党支部书记孙志伟在电脑上展示了《隐患治理台账》。这个被职工称为“安全电子病历”的文件,有300多个案例,详细记载着每条隐患的“症状表现、诊断过程、处置方案和复查结果”。2023年以来记录的782条隐患全部实现闭环管理,整改合格率保持100%。
“我们给每台设备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孙志伟介绍,队里创新实施“一机一档”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设备运行参数变化趋势,实现从“治病”到“防病”的升级。目前该队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35%,生产效率提升9%。
经验推广彰显示范价值
“这套方法的价值在于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转化为了可复制的安全管理模式。”矿长刘伟洋表示,“四诊法”推动安全管理实现三个突破:预警机制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决策依据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支撑,管理模式从碎片化转向系统化。目前该做法已在集团三对矿井推广应用。
这个队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持续延伸,目前,三个班正在开展“体验式”交接班:当班人员不仅要交接设备状态,还要现场演示关键部位的运行参数检测。正如检修班长周绍华所说:“安全管控就像中医调理,既要把握整体平衡,又要关注细微变化。我们这些安全‘大夫’,就是要用专业和细心守护矿井的健康运行。” (李继峰 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