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型煤机截割电机在立体13号架1层……”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付村煤业综机设备库,工作人员陈新敏正在对前来领取设备的井下职工发放设备。这个近2000平方米的综机设备库,被整理得井井有条,采煤、掘进等专业设备分区放置。近期,他们又按设备的使用频率、重要性和价值,创新实施“ABC”设备存放管理法,根据设备分类结果,对电机、油缸、滚筒等部件摆放重新细分区域管理,构建了“网格化”的设备存放布局,真正实现物料管控精细化。
面对当前煤炭行业供需结构性调整的特殊时期,付村煤业公司构建煤矿设备“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链,通过设备管理革新,实现降本增效与智能升级的新突破。
“近期,我们持续加大资产盘活力度,对选煤厂、运销办公室、运转工区、通防管理部等四家单位设备库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闲置设备28台,设备净值近10万元,通过调剂,盘活设备11台,节约资金5万余元……”该公司设备制修厂副厂长魏韬说,他们将全矿设备纳入管理,定期盘点库存,杜绝积压浪费。
同时,他们持续完善设备信息数据库,建设煤矿设备远程运维中心,通过数据运行实现设备故障问题查询、自动生成设备检修计划等功能,减少非计划停机30%。
“在生产过程中,职工发现煤机油泵箱管路接口使用的U型卡容易出现起泡、破裂现象,造成油管漏油,管道压力低,发生煤机停机事故。”该公司设备制修厂职工霍静静一边介绍,一边打开设备信息数据库,向笔者展示解决方案,通过查询该系统中的解决方案,将连接管路更换成螺纹口的高压胶管,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还根据设备使用时间节点和各工作面采煤量匹配合适的生产设备,并根据以往数据自动生成检修计划,做到检修设备管理更“AI”。
“在检修过程中,我们还借助信息化平台,打破设备维修过程中的部门‘壁垒’,成立产修联动小组,实行‘生产+维修’双考核,实现‘10分钟接报-30分钟到位-2小时抢修’的标准流程,提高了矿井经济效益。”魏韬告诉笔者。
“你好,123下02工作面单元支架的压力表坏了3块,请抓紧时间派人维修!”随着电话铃声的响起,该公司设备制修厂值班室接到井下打来的故障处理电话。随后,值班人员通知液压支架维修服务人员宗兆元下井进行维修处理。他们从接到任务,协调下井,到故障维修完成,整个任务处理时间控制在100分钟左右。
“我们在走访调研基层区队时发现,设备维修任务的下达流程繁琐,维修效率低,仅应急响应平均时间就需要130分钟左右,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上,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和设备管理员之间缺少有效渠道,影响设备维修时效性。”该公司综机副总工程师、调度室主任朱传恒说,为了降低设备故障时间,提高矿井生产效率,他们创新成立“产修联动小组”,强调生产和维修部门之间的合作,这不仅是管理方法上的创新,更调动了区队和设备制修厂的主观能动性,设备故障影响时间降低40%。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设备管理体系,让智慧化成果惠及生产各环节,助推矿井向着安全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迈进。”该公司经理侯晓松说。
(任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