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雅婷
2024年5月,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白酒质量要求第5部分:豉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修订工作。今年3月底,这份凝结粤酒产业智慧的新国标《GB/T10781.5-2025白酒质量要求 第5部分:豉香型白酒》(下文简称:新国标)终于出炉。
新国标规定了豉香型白酒的定义、产品分类、要求、分析方法等,并将全部替代GB/T16289-2018豉香型白酒,具体实施日期为2026年4月1日。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是豉香型白酒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更折射出以粤酒为代表的中国区域酒企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以品质标准化为抓手,寻求行业突破的抱团发展。
新国标,改变了什么?
新国标最显著的变革,在于将标准重心落在生产过程控制。
据新国标主要起草人、广东石湾酒厂集团副总工程师梁思宇介绍,豉香型白酒新国标对相关项目做出修订,其中产品分类一项被删除,在此前标准中,豉香型白酒被分为低度酒(18%vol至40%vol)和高度酒(40%vol至60%vol)。
删除高低度酒分类的背后,是行业对“品质核心论”的强调——与其用酒精度数划分等级,不如聚焦酿造本质进行品质升级。
豉香型白酒新国标新增了对生产过程控制的详细要求,涵盖原料、酒饼制作、制酒流程和储存等方面——
酿造原料方面,需要水和大米为原料,大酒饼是要大米和大豆为原料接种曲种制作而成,另外在豉香型白酒特色工艺陈肉酝浸上,豉香型白酒新国标在注释中表示,该工艺系是通过吸附作用让酒体澄清。
新国标中还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包括豉香型白酒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关键操作要点和说明,以及不同级别豉香型白酒香气特征剖面示意图,不仅使生产流程通俗易懂,更加清晰地反映豉香型白酒生产全过程,也让使用方(如消费者)能够直观了解不同等级豉香型白酒在香气特征上的差异。
这些新增的条款,将原本隐于作坊的“岭南秘技”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的生产标准。
这种从“经验传承”到“科学表达”的跨越,既是对传统工艺的尊重,更是对现代质量体系的拥抱。
豉香型白酒新国标还对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和酒精度理化指标等进行了更改,增加了部分指标的检测方法等。
通过更精准的风味描述和检测方法,新国标无疑构建起消费者可感知的品质坐标。当“豉香幽雅、醇和甘滑”不再停留于抽象表述,而是对应科学指标时,粤酒似乎找到了连接传统工艺与现代消费认知的桥梁。
粤酒军团推动标准升级
众所周知,豉香型白酒是广东独有风格的产品,纵观标准起草单位名单,广东石湾酒厂、九江酒厂、顺德酒厂等粤酒龙头与四特酒等外省企业的组合颇具深意。作为豉香型白酒主力军,粤企承担了标准制定中90%以上的核心技术工作,这与其长期深耕工艺创新的积累密不可分。
以广东石湾酒厂为例,从第一版《豉香型白酒》(GB 16289-1996)拟定开始,到参与后续国标的修订工作,广东石湾酒厂集团一直是广东省内唯一的酒类国家标准的主导起草单位,玉冰烧品牌更成为粤酒品质的代名词。这种“技术主权”的掌握,打破了产品是“产区跟随者”的被动局面,显示了其“正宗粤酒”的行业地位以及独特的品牌价值。
广东石湾酒厂有关人士表示,新一版《豉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科学总结豉香型白酒的工艺特征属性,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了创新工艺的发展,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提升豉香型白酒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豉香型作为粤酒第一大香型,此次修订将有利于生产标准与品质提升,更有利于消费者进一步了解豉香型特点,进而提升认可度,将带动产业与市场的进步及发展。
同时,新国标也是粤酒进行品质革新、提升粤酒全国品牌影响力的一个切面。
近年来,粤酒企业在保持豉香特色的同时,持续进行现代化改造:石湾酒厂建立岭南酒文化博物馆、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等文化平台,成立岭南酒文化研究院、开放陈太吉酒庄、复原酒文化街“朱紫街”等,以酒庄文化推动粤酒产业发展;九江酒厂以“九江双蒸”百年IP为依托,加快酒旅融合,开发“乐醍1821”文旅联名产品,并参与“南国酒镇”项目,打造大湾区生态文旅特色小镇;顺德酒厂聚焦红荔红米酒,与本地餐饮联手推出定制酒,强化“顺德味道”标签……
新国标升级既是这些努力的结晶,也为下一步发展锚定全新起跑线。据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公众号,2024年粤酒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5%,年轻消费者占比突破40%,广东酒类市场规模达567亿元,低度酒、新酒饮增速超两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粤酒振兴成效显著。
新国标背后释放两大信号
透过豉香型白酒新国标的出炉,我们既可一窥区域酒企的生存哲学,也可以感知标准升级背后的行业变革。
豉香型白酒新国标的出台,恰逢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在存量竞争加剧、全国化品牌挤压的背景下,区域酒企的破局之道愈发清晰:既要筑牢品质护城河守住根据地,又需通过标准升级打开价值空间。
纵览各大香型,如此策略绝非偶然。特色品类无一不加快标准迭代升级的步伐,凤香型代表西凤酒持续品质提升工程,老白干香型代表衡水老白干塑造“甲等金奖”IP,区域酒企普遍意识到,与其在香型赛道与龙头角逐,不如深挖地域特色,将工艺独特性转化为品质话语权。
粤酒的探索更具启示意义。通过新国标,其既强化了豉香型作为独立品类的地位,又在标准中为创新留足想象空间——如对品质检测方法的兼容、对工艺原理的科学阐释,为未来技术革新埋下伏笔。如此“守正创新”的逻辑,正是区域品牌应对行业周期的关键能力。
放宽视野看,白酒行业的竞争维度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单纯依靠渠道扩张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品质价值成为新的角力场。新国标的实施,再一次印证了行业已进入标准驱动、品质提升的新阶段:通过建立更精细的质量坐标系,推动产品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创新。
对于豉香型白酒而言,标准升级带来的不仅是品质保障,更是价值重塑的关键时机。当工艺优势转化为可感知、可验证的品质承诺,粤酒有望突破地域限制,在高端市场开辟新蓝海。
可以预见,当更多区域品牌像粤酒军团那样,用科学语言解读传统工艺,用标准体系夯实品质根基时,中国白酒的多元化生态无疑将更加繁荣,这也是“国家美酒”的终极要义。